![]() |
|
|||
冬病夏治法是中醫治療很有特色的治病方法。所謂冬病指有些疾病好發於冬季,如老慢支、哮喘、寒性胃病、長期慢性泄瀉、關節炎、凍瘡等。病因多爲寒邪侵襲,而患者的體質大多屬陽虛,陽虛體質者容易產生內寒,外寒與內寒相聚,再加上冬季寒冷的氣候,陽氣更顯不足。夏治,就是對這些冬季好發的病症不要等到冬天發病時才治療,而於不發病的夏天去治療,夏季陽氣旺盛,有利於增陽祛寒,從根本上改善陽虛的體質,增強抗禦寒邪的能力,從而降低在冬天的發病率,也有可能控制其不發。這種療法符合中醫倡導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則精神。
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是農曆“三伏”天,“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大致爲每年陽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三伏天是一年中外界氣候最熱時期,由於外熱的因素,也促進人體陽氣旺盛,人體血液循環亦相應通暢,皮膚腠理(相當於汗毛孔)開泄,有利於把寒邪逐出體外,同時有助於體內陽虛的恢復,這就是冬病夏治的機制所在。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鍼灸、理療、割治、按摩、穴位敷貼,還配合內服中藥。至於用哪種方法,由醫生根據個體的病情確定。冬病夏治不等於“藥到病除”,療程一般是3年。患者必須要有這個思想準備。
此外,並非所有“冬病”患者都適合“夏治”。體質屬溫熱者,即常說有“內火”者,症見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雖有上述病症者亦不宜。凡瘢痕體質者及對疼痛敏感者不宜。雖有冬病,但現患有其他疾病者不宜。在治療前後忌食生冷,包括冷飲、西瓜,亦不宜多吹空調。
孟景春(江蘇省名中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