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6月18日,北京大學2008級碩士研究生薑暘在醫院去世,一週後,其父母在北大校園內散發傳單,聲稱其子的死亡和北大校醫院誤診有關。北大隨後發表聲明稱校方無責。這一併非孤例的事件將圍繞高校校醫院的矛盾爭議再度推到臺前。
事件回放
嗓子痛輸液學子死亡
6月1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學院2008級碩士研究生薑暘剛結束論文答辯不久,因感到嗓子疼痛,前往北大校醫院就診,內科崔彥軍醫生診斷其爲上呼吸道感染,並開了頭孢類抗生素等藥物。姜暘服藥後感到病情沒有緩解,當天下午又來到校醫院就診,耳鼻喉科袁月英醫生診斷爲急性會厭炎。在輸液過程中,姜暘呼吸極度困難,形成窒息,意識消失,隨後“999”急救中心醫生趕到搶救,並將患者緊急轉往北醫三院。
6月1日晚,北醫三院向家屬發出病危通知書,姜暘被轉入ICU病房。6月3日,醫院確診姜暘腦死亡,只能靠呼吸機維持最基本的生命體徵,6月18日21時58分,姜暘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家長質疑
校醫院的能力及態度
姜暘父母在傳單中指責北大校醫院,在死者就醫的過程中,校醫院表現出低能與瀆職,在診斷、治療、救護、責任承擔4個方面都有嚴重問題:沒有及時轉院;在姜暘輸液過程中沒有專人看護;現場沒有氣切包(耳鼻喉科必備的);醫生沒有進行氣管切開。
針對以上4點質疑,記者沒有在校方提供的《關於我校深圳研究生院姜暘同學因病去世的情況說明》的聲明中找到相關回應。但校方聲明中指出,兩位醫生都針對病情采取了相應治療措施。當死者在靜脈滴注過程中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時,醫生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了緊急處理。
北大校方在聲明中指出,一方面校醫院主管院長、內科主任、醫務科主任及時趕到現場,協助“999”急救中心醫生進行了搶救;另一方面,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閔維方書記、周其鳳校長要求學校有關部門、深圳研究生院和北醫三院密切配合,不惜一切代價挽救學生生命;張彥常務副書記副校長、鞠傳進副校長、海聞副校長要求相關部門單位全力做好救治與家屬接待工作;學校還專門聯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的神經科權威專家,與北醫三院的專家一道對姜暘同學進行會診。”
在聲明中,校方表示,他們爲姜暘墊付了全部醫療費用,校方建議家屬向醫療衛生鑑定部門提出醫療責任鑑定申請,通過司法程序維護權益。
不過這些並沒有得到死者家屬的認可,他們在傳單中指出:“校方和校醫院從沒有主動和我們家屬溝通,直到今天學校領導也沒有出面對我們進行安撫!我們多次提出見校領導,得到的都是冷漠和敷衍。校醫院更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和責任,只是用環甲膜穿刺可以代替氣管切開等藉口來推脫,這根本不應該是醫生說出來的話。”
事件分析
高校校醫院問題不少
近年來,學生因病死亡與校醫院發生糾紛的案例並不鮮見:2004年11月21日,清華大學學生張春鳴因腹瀉至少4次到校醫院看病,校醫院診斷爲腸炎並不同意其轉院診療,他自費到北醫三院確診爲腸癌晚期;2009年4月29日晚,泉州華僑大學某大一女生,突然頭暈,被舍友們緊急送往學校醫務室。校醫讓其回宿舍休息,沒有開任何藥方及說明病因,結果延誤病情導致死亡;2010年7月6日,南京師範大學一男生觸電倒地後,校醫搶救不及時,導致該生死亡。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東東指出,由於公費醫療費用等原因,目前高校醫院中,醫療水平不高,開便宜藥、限制轉院、控制費用等問題,早已不是個別現象。
能否提高校醫院的軟件和硬件實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大校醫院工作人員表示難度很大,因爲校醫院的業務量較小,通過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獲得的額外收益很低,即便引進高水平醫生、大型醫療器械、改善就醫條件等,其後果往往是利用率不足,回收成本困難,所以會導致校醫院的一系列普遍問題,諸如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科室不全、大型醫療設備稀缺等等,這些問題也嚴重影響了學生患者對校醫院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