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現在的男孩兒越來越靦腆、女孩兒卻越來越潑辣。從第一代獨生子女開始,家庭中對唯一的孩子都會關愛備至。特別是有男孩兒的家庭,母親們小心呵護,母子間建立起的親密關係往往勝過了父子感情。這種來自母親的過度關愛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甚至在他們成家立業以後,直接影響了家庭關係。據天津市婦聯信訪部門的統計,目前“80後”夫妻的家庭矛盾有10%源於男方過分依賴母親。
家事進行時
羅瓊坐在去婆家的車上,心情和三伏的天氣一樣,鬱悶。想想自己只有27歲,卻馬上要結束不到兩年的婚姻。家庭的解體影響着她的情緒,更讓她煩惱的是:要結束婚姻的時候,自己的丈夫仍然像個局外人,把一切都推給了他的媽媽,婆婆成了丈夫的“經紀人”。
羅瓊和丈夫程華都是“80後”,兩人原是同事。羅瓊熱情、精明,很快成爲業務骨幹。而程華是企業裏技術部的精英,他不言不語,很少與他人交流。單位裏一些熱心的大姐覺得二人學識、家庭、年齡都非常“合適”,極力撮合,更有羅瓊的姐妹們大力推薦:“程華將來絕對聽你的話。”就在大家的張羅下,兩個年輕人開始“被戀愛”。
戀愛中,羅瓊覺得程華太不像男子漢了,沒有任何主見和社交能力。就算是兩個人約會他也從來不拿任何主意。對於這樣的男人,羅瓊不喜歡,可是,親友們卻對她說:“這樣的男人好,以後你說東他不往西。”一向比較強勢的羅瓊也確實在相處中找到可以控制一切的感覺,所以,就這樣不文不火地談完了戀愛走入婚姻。現實婚姻中,羅瓊的不愉快與日俱增,因爲丈夫對於自己的小家庭沒有任何家庭觀念,反倒對婆婆過分依戀。每天程華必做的就是給老媽打一小時以上的電話,幾乎什麼都要向老媽報告,而夫妻間的溝通卻非常少。
羅瓊覺得很不理解的是,每週的雙休日,都是程華“回孃家”的日子,雷打不動,而且,一定是自己回去,理由是享受與老爸老媽的“三人世界”。就算是羅瓊生病或是家裏有事,也一定要回,爲此,兩人爭吵過很多次。有時候甚至是倆人一吵,程華就摔門而去回了孃家。不久,婆婆就會向羅瓊“興師問罪”。在婆婆眼裏,程華所做的一切永遠是對的,夫妻的爭吵漸漸變成婆媳的矛盾,這樣的日子終於過不下去了,羅瓊提出離婚,而對於將要失去的婚姻,程華仍然是老樣子:“聽我媽的。”
情景再現
羅瓊到婆家已經上午10點多了,程華還在睡覺,牀頭放着已經準備好的綠豆湯和水果。婆婆冷着臉讓羅瓊到客廳坐。
羅瓊:讓程華起來,我有話和他說。
婆婆:這麼熱的天,他需要好好休息,我們說就行了。
羅瓊:這是我們的婚姻,要我們一起解決。
婆婆:他的事情我都能做主,你現在有什麼要求只管說。
羅瓊:您做主的事太多了,我們才成今天這個樣子。就連什麼時候要孩子都要聽您的。很多事情是我們的隱私,您卻什麼都要知道,連我們的夫妻生活也要知道,他居然什麼都和您說,我真的不能理解。
婆婆:這都是家庭中的大事,他又沒和別人說,和自己媽說有什麼不合適?
程華從小就是這樣,從來不會對我有隱私。
羅瓊:您總覺得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可是,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他沒有能力,您是有責任的。
婆婆:怎麼沒能力了,每月掙六七千,還要怎麼樣?
羅瓊:能掙錢就是有能力嗎?人是要生活的,是要會與人交往的,是要懂得照顧、理解和愛別人的。一個男人在家庭中也是要有擔當的,這些他都沒有。再說,他掙的錢,一大半都還是交給您。
婆婆:作爲男人能掙錢養家,不在外邊招災惹禍就夠了,程華還受過良好教育,這就是好男人。他的工資交我一部分,我也是爲了替你們管理,我又不要你們的。
羅瓊:好男人最起碼要懂得愛,要有責任感。
婆婆:他怎麼不懂了,他活了30歲,這麼孝順,誰不誇他啊。
羅瓊:他就只愛您一個人。
婆婆:你說話怎麼這麼難聽呢?婚姻出問題只是程華的事啊,你作爲女人就得爲男人付出,就得照顧他,你做得很不好。結婚以後你就應該成爲一個慈母。
羅瓊:我真的沒法和您溝通。
她說着就往臥室裏走,發現程華已經醒了正躺在牀上看報。
羅瓊:你真可以,婚姻是我們倆人的事,你卻跟沒事人一樣。
程華:就是沒我的事,我媽怎麼決定我就怎麼辦。
羅瓊真的不知道自己應該對這個男人說什麼,她也知道這段婚姻自己真的經營不下去了。
各方說法
程華:婚姻失敗了我也不高興,不過,並不傷心,因爲我還有我媽。我覺得我遇到的女人沒有一個比我媽好。理解我、照顧我、信任我、重視我。羅瓊人挺好,可是,我和她在一起不如和我媽在一起舒服。離了婚我應該還會再婚,還是找一個和我媽差不多的人吧。
羅瓊:這段婚姻我選錯了,失敗的婚姻肯定有傷害。以後如果我再婚,不會再找過於依賴母親的人了。我也不喜歡“娶了媳婦忘了娘”的男人,孝順是必須的美德,可是,孝順不是這個樣子。
婆婆:我從小養大的兒子,在我看來就是天下最完美的男人,甚至比我自己的丈夫還要好。母親與兒子之間的感情,最無私。兒子結婚以後,我就覺得另一個女人把他搶走了,我剋制自己,可是剋制不了。我希望與兒子還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享受親情,這也沒有什麼不對啊。
專家指導
天津市婦聯權益部部長 苑曏者
面對家裏唯一的孩子,女孩兒的家長想到的是:她將來要和男孩子一起參與激烈的社會競爭,所以,在培養能力方面比較下工夫。而一些男孩兒的家長,特別是母親,採用了過度保護的方式,孩子從小缺少獨立性,一切依賴母親。在日後的成長、工作、生活中,自主意識和責任意識都比較差,在婚姻生活中,也往往會把妻子與母親的定位混淆,用母親的標準來要求妻子,同時,在家庭中只想索取,不知道付出,肯定會影響家庭關係。我們常說,女人是男人的學校,母親就是第一任“校長”,要給男孩兒打好基礎,他能自己抵抗人生風雨,比永遠由你來保護更安全。在兒子成家以後,母親更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雖然從“主角兒”的位置上退休會有些不適應,但是,孩子的家庭和自己的家庭是“兩個地盤兒”,干預得過多,一定會影響他們的生活。每個母親都希望孩子幸福,那麼,把幸福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家長永遠不可能給孩子安排所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