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7月24日訊(記者李沙娜) 24日,經過長途跋涉後,前往山西省呂梁興縣支教的25名“同心圓”志願者到達了目的地。簡單的儀式後,四個小分隊將分別奔赴圪墶上鄉、蔡家會鄉、固賢鄉、東會鄉開始爲期10天的支教生活。
◆路途遙遠,歡笑聲多
22日下午4時許,記者與“同心圓”計劃的25名大學生志願者乘車離開東營。晚上11點左右,我們一起坐上了從淄博發往太原的火車。路途遙遠、行李沉重,但都擋不住大學生志願者們的洋溢熱情。“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去這麼遠的地方,覺得很興奮。跟這麼多隊友們在一起,格外高興。”即將升入大二的王秀芹從青島出發,在淄博與大部隊匯合,雖然已經是凌晨,可她仍舊精神十足。她說,她是英語專業的學生,這次支教特別想在教學中發揮一下自己的專業優勢,教孩子們學習英語。
23日早上7時許,火車到達太原市。我們又乘車行走了三四個小時的山路,纔到達興縣。據瞭解,從呂梁到興縣,只有一條山路可以走。當地的村民告訴我們,從內蒙拉煤的大卡車要經過此路段,所以這條路上幾乎每天都會堵車,而且往往一堵就是四五個小時。
一路上,志願者們走山路、看大山,討論見到的不同植被,雖然一路顛簸,但他們依然興奮。中文系的志願者魏淑慧說,這是她第一次感受大山有如此的胸懷,無論如何也要將這些美景拍下來。
◆齊心協力,分發物資
本報與“同心圓”計劃以及東營慈善家聯合募集到的物資已經郵寄到呂梁興縣,據統計,共有200多個裝有玩具、衣物、書包等物品的大袋子,這些物資將被分發到四個支教點。
由於物資比較多,搬運不方便,25個志願者們耐着高溫,將2700多斤的東西搬運了四次。由於要將該批物資分發到四個支教點,李城軍說:“這些都是東營的愛心人士們募集的,寄託着他們的一份期許,所以我們分配不能出現差錯。志願者們每個人大約需要搬運350斤的東西,可女生們絲毫沒有懈怠。大家齊心協力,很開心。”
在分配物資的過程中,每個支教點的孩子們都會有書包、玩具,還有衣物,並且每個支教點的孩子們將看到從東營帶過來的書籍。“我們現在募集到的東西很多,更缺的還是玩具和書,現在每個支教點的孩子也就能分到十幾個玩具。”自動化專業的陳小慶說。
◆共同加入,愛心彙集
得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支教隊“同心圓”計劃要在興縣支教後,當地的5名大學生也加入到隊伍中來。其中還有一名剛剛報考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氣儲運專業的馬鵬飛也聞訊趕來:“雖然還沒收到錄取通知書,但是在網上查詢已經被錄取了,有這麼好的一次機會,又是在自己的家鄉,除了好好擔任起翻譯工作外,還要向師哥師姐們學習,也算是提前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另外,還有陝西科技大學的杜晶和國防科技大學的杜康姐弟倆、運城學院的康樂、大同大學的康凱也加入了支教隊伍。他們不僅僅是當翻譯,也成爲了支教隊伍中重要的成員。
◆條件艱苦,但很真實
24日下午,四個支教隊的志願者們從興縣縣城出發,分別到達各個支教點。經過三個小時的路途後,下午7時許,記者隨其中的一個支教隊到達圪墶上寄宿制小學。來到學校,由於下午雷雨天氣,學校停電、停水,大學生志願者們還將面臨住宿的問題。“第一次沒有地方睡覺,第一次體驗沒有水、沒有電的生活,雖然條件很艱苦,但這也是我們這次實踐重要的一部分。”志願者程家鵬說。
面對堅苦的條件,大學生志願者們一下車放下行李就與學校的同學們打成一片。電子信息專業的周剛告訴記者:“幸虧我們提前準備好了手電筒。我相信,其實這纔是真正的生活,這次支教活動必定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記者截稿時,圪墶上鄉整個鄉鎮都沒有電,雖然不知道具體來電時間,但是每個大學生志願者都表示會快樂地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