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從今年3月份開始,天津中醫一附院落實衛生系統提出的開展“環境年”建設的要求,開展了“奮戰100天,全面提升醫療質量、服務和就醫環境質量”活動,全院職工熱情高漲、精神狀態飽滿,推進了醫院各項工作穩步發展,取得了社會效益新成效,其中,國醫堂形成了該院創新醫療服務工作的最大亮點。據統計,今年1—6月,國醫堂門診就診患者達3676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72%。
來到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醫堂,環境優雅,服務溫馨,只見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裝修裝飾,處處體現着中醫藥文化,體現着人文精神、理念和文化底蘊等內在特質。候診區懸掛着著名畫家創作的“上工治未病”大型國畫和“四時養生圖”以及“五禽戲”、“導引圖”等具有中醫特色的圖畫,使來院就醫的患者一進醫院就感受到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氛圍。在這裏,不僅有名專家、名中醫應診,還能及時取到湯藥,優質的醫療服務、周到的服務和舒適的環境使患兒家長讚歎不已。這是該院國醫堂與新建的國藥堂和藥房形成配套,方便了患者就醫,受到患者的歡迎。
在該院國醫堂應診的專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也有心內科、腎內科、腫瘤科、兒科、婦科、呼吸科、內分泌科等國內知名專家,這在全國也少有。中國工程院院士、該院名譽院長石學敏教授堅持每週兩次出門診,爲中風病患者扎針治療,他把爲患者治療疾病放在首位,許多海外患者也紛紛慕名前來求醫。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教授儘管公務繁忙,但只要在天津總會按時到國醫堂應診,受到患者的高度讚揚。
今年已屆95歲耄耋之年的阮士怡教授依然精神矍鑠地來到國醫堂爲患者診脈治療,他思維清晰,邏輯嚴謹,每週來國醫堂應診時,均受到患者的尊敬和愛戴。醫院派專車接送,並安排了工作加餐,充分體現醫院領導對老專家的關心和照顧。許多在臨牀頗負盛名的各科專家在國醫堂應診,以臨牀療效顯著受到患者的交口稱讚。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該院院長馬融教授在國醫堂應診中,把出診安排在週六休息時間,爲的是方便廣大患兒和家長,以良好的臨牀療效得到患者讚揚。
在國醫堂門診工作中,該院始終堅持以人爲本的人性化服務理念,從就診的各個環節考慮,不斷改進和完善服務流程,創造溫馨、舒適、安全的就醫環境,爲患者提供優質、方便、快捷的服務。增設了電話諮詢服務中心,統一規範對外醫院電話諮詢服務,滿足了患者儘快就醫的需求。爲了有效緩解國醫堂就醫“高峯”排長隊的現象,減少患者的候診時間,該院還採用預約中心工作人員羣發短信或電話進行確認,降低了失約率,解決了“掛號難”的問題。
目前,天津中醫一附院國醫堂越來越受到廣大患者的信賴,來國醫堂門診就診的患者不僅來自本市,還有來自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全國各地,還有來自美國、歐洲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患者。每日來國醫堂就診的患者達500餘人次,其中專家個人門診量最高達日診患者8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