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西安8月18日電(記者陳鋼)有“古代高速路”之稱的秦直道,是秦始皇時期修建的從陝西咸陽到內蒙古包頭的軍事大道。陝西考古專家根據最新發掘成果推斷,秦直道當時通行200多年後被人爲譭棄,是爲了防止匈奴入侵。
????秦直道,是秦始皇派大將蒙恬修建的從陝西省咸陽淳化直通內蒙古包頭市的專用軍事大道,全長約750公里,路面平均寬度約30米,最寬處約60米,南北直向,故稱作“直道”。秦直道主要路段跨陝西淳化、旬邑、宜君、黃陵、富縣等,多在荒山野嶺間修建,寬闊通敞,氣勢宏大。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在明介紹,陝西境內已發現秦直道遺蹟498公里,此次發掘地點選在陝西甘肅交界處子午嶺上的興隆關一帶,共試掘探溝8條、解剖烽燧2個,發掘面積約250平方米。
????秦直道是怎樣從陝西淳化到達內蒙古包頭?最大的分歧點是秦直道中段抵達“興隆關”後,路線是向東還是向西。“東線說”認爲,“興隆關”向東走蚰蜒嶺,再向北經陝北抵達包頭。而“西線說”則是指抵達“興隆關”後,繼續向北,轉西北,經甘肅和陝西定邊,再折向東北,經內蒙古,迴歸舊有的秦直道,抵達包頭。
????爲解開這個謎,此次考古對“興隆關”的三個不同方向的古道路進行了發掘。結果發現,“興隆關”南邊是典型的秦直道,從秦一直延續到明清;東線發現的兩層路面則是秦和西漢的;西線發現的兩層路面,是東漢以後的。東線的路面是秦和西漢時代,說明秦時這條路還在一直走。西線則是東漢以後,說明秦時並沒有向西走,由此“東線說”被肯定,“西線說”被否定。
????考古人員由此推測,秦直道從秦始皇開始修,到了西漢晚期或者兩漢之間,東線整體廢棄。廢棄幾十年後,即東漢以後則開始走西線。所以說,東漢後纔開始使用的西線,其實和秦、西漢都無關,只是一條古道。
????此外,此次考古還發現,三個發掘地點都有人爲破壞直道的現象。張在明推測,人爲破壞可能是國家採取的軍事策略。當秦直道通行200多年後,時值兩漢間或東漢早期,中原和匈奴關係緊張,爲阻攔匈奴長驅直入,就乾脆將道路破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