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18日上午剛領到公租房承租“符合條件通知單”,劉先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下午就趕到了先前看中的民盛園公租房項目。在工作人員熱情耐心的指導下,他用十幾分鍾就辦好了登記確認手續。他也將成爲本市推出第二批公租房房源後,首批符合條件能夠參與搖號選房的“非租房補貼”家庭。
劉先生一家原來的住房是位於河東區的企業產房,房屋已有60餘年歷史,面積狹小不說,碰到雨天屋頂會漏,到了冬天連水管也會被凍住。“這樣的屋子真沒法住了,我們不得不在二號橋附近租了一間23平方米的屋子,每個月租金還要700元。”想着剛剛出生的孫女,老兩口卻擔憂這樣的住房條件會苦了孩子,他們連帶孫女的願望也難以實現。
今年3月,本市推出了《天津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試行)》,這讓老劉一家看到了盼頭,但是夫妻倆並不符合首批可以申請的“三種補貼”條件家庭。“再等等,政府的惠民政策很快就會覆蓋到咱們。”隨着8月1日本市第二批6010套公租房房源推出,其中4000餘套面向符合“具有本市市內六區、環城四區非農業戶籍,上年人均年收入3萬元(含)以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2平方米(含)以下且尚未享受其他住房保障政策的家庭”配租,符合這類條件的劉先生在看到媒體報道後,第一時間趕往區房管局進行申請。
“我是8月3日去河東區房管局申請的,在區房管局審覈住房情況,街道辦事處、區民政部門審覈收入情況並公示後,兩週時間,我就領到了‘通知單’。”8月17日上午,在領到《天津市符合公共租賃住房承租條件通知單》,劉先生下午就趕到了位於津南區雙港鎮梨雙公路南側的民盛園項目現場,成爲該項目受理登記的第二位“非租房補貼”住房困難羣衆。
“這幾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符合這類條件的羣衆前來諮詢、登記。”民盛園經營單位負責人齊站長告訴記者,這其中還有許多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大多在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或雙港工業園區工作。
今年27歲的小付是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企業的員工,從河北老家來天津已經5年了,作爲企業技術骨幹也拿到了天津市集體戶口,但是家境條件一般的他,一直沒能買房。這次小付也申請了公租房,“從民盛園到單位,坐班車大概只要15分鐘。”他告訴記者:“等再打拼幾年手頭充裕了,就自己買房,把公租房讓給更需要的人。這種能滿足過渡性住房需求的保障性住房真的讓我們年輕人非常受益。”
據瞭解,8月1日第二批公租房推出後,“非租房補貼”家庭佔到了申請總數的一半多,讓更多人實現安居夢想。兩週來,本市共計受理申請908戶,其中“三種補貼”家庭453戶、“非租房補貼”455戶。第二批房源預計於8月底公開搖號,已具備入住條件的民盛園、天欣花園項目9月底前可辦理簽約入住手續。
自今年3月中旬《天津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試行)》實行以來,本市首批三個項目3378套公共租賃住房已完成四次搖號選房,並形成了今後定期於每月底公開搖號的長效機制。截至目前,本市已有2125戶住房困難家庭順利入住公租房,保障性住房的惠民政策讓他們改善了住房條件,實現了安居的夢想。渤海早報記者邵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