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市教委近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天津市政府與教育部已簽署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備忘錄,進一步明確了教育均衡發展時間表和路線圖,明年全市城鄉基本形成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格局,到2015年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基本解決擇校問題。
爲實現以上目標,本市採取相關措施,內容包括:全面完成圖書配送、校舍加固和功能提升任務,到2012年底確保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達到2008—2012年現代化建設標準;加大對困難區縣和相對薄弱學校的支持力度,建立促進教師合理流動的引導機制;推進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定向分配製度改革等。(記者李倩)
41所市重點校招生改革
重點高中招生指標分配比例提升至50%
記者從市教委獲悉,本市經過三年時間,將使重點高中招生指標分配的比例提升到50%,讓更多學生能上重點高中,今年,全市41所市重點中學參與改革。
據悉,本市2008年啓動市重點高中招生指標分配製度改革試驗,改變了“以升學考試成績簡單相加作爲評價學生唯一標準”的招生考試製度。今年制定了《2011—2013年天津市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製度改革方案》,提出:經過三年的努力,使重點高中招生指標分配的比例提升到50%,讓更多普通學校學生能上重點高中。今年,全市41所辦學條件好,社會認可度高的市重點中學參與到這項改革中來,其中,市內六區每區4至5所,其他區縣每區至少1所。據測算41所重點中學共投放3706個招生計劃指標,其中市內六區投放1860個,其他區縣投放1846個;指標生降分錄取幅度提高到20分;指標分配比例提升到30%。此外,還將逐年提高重點高中初中部招生計劃的分配比例,今年已提高到80%。
本市建立“均衡發展合作學區”模式
強校帶弱校攜手上水平
記者從市教委獲悉,本市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建立“以強帶弱、共同發展”校際合作的新模式,積極開展均衡發展合作學區試驗,目前已取得成效,並將逐步將此模式發展下去。
據悉,爲破解城鄉、區域之間學校管理、師資、質量等方面存在差距的瓶頸,本市建立了“以強帶弱、共同發展”的校際合作的新模式,積極開展均衡發展合作學區試驗。均衡發展合作學區是根據學校佈局,組成的若干學區,由具有先發優勢的學校作爲中心校,周邊學校爲成員校,以中心校爲核心,組建合作共同體,中心校負責牽頭統一進行校本教研、教學觀摩、課題合作、學科檢測與質量分析等活動。同時,最大限度地盤活學區內教育資源,圖書館、運動場、天文臺、各類專用教室向學區內成員校開放,成員校之間可進行幹部跨校掛職,教師跨校授課等形式的人員交流。
本市建立城市對口支援農村教育幫扶制度
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今年建76套流動教師公寓惠及600餘人
記者從市教委獲悉,本市深化城鄉義務教育對口交流工作,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水平,今年本市正式啓動“流動教師公寓項目”。
本市建立城鎮中小學教師在鄉鎮任教服務期制度,各區縣要定期選派城鎮骨幹校長、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從事管理和教學工作;落實大學畢業生服務農村教育計劃,要求各區縣新招收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原則上都要到農村鍛鍊一年,對試用期內到農村鍛鍊的應屆大學畢業生給予定級和相應的工資待遇;建立城市對口支援農村幫扶制度,市內六區和市教委直屬校分別與農村區縣建立對口支援關係,100所城鄉中小學結成了對口支援對子,市內六區每年選派100名優秀教師到對口區縣農村任教。今年本市正式啓動“流動教師公寓項目”,在距離城鎮20公里以上的農村學校,投資建設76套流動教師公寓,覆蓋211所學校,惠及600餘名教師,切實讓城鎮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着力培養“未來教育家”
三年打造一批全國有影響“名師名家”五年投入2000萬元培養農村骨幹教師
記者從市教委獲悉,本市將以優秀教師、校長爲培養對象,用三年時間,打造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名師名家”,用五年時間,投入2000萬元,培養一批農村骨幹教師。
據悉,本市從全市遴選200名工作紮實、刻苦鑽研、積澱深厚、業績突出的優秀教師、校長作爲培養對象。用三年時間集中培養,涌現出一批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名教師、名校長。目前,“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學員,已進入深度培養和二期學員的高端培訓階段。此外,農村教師力量薄弱,是障礙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短板”,本市將投入2000萬元專項培養經費,用五年時間,着力培養200名市級、600名區級、5000名校級農村骨幹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