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西安8月30日電(記者陳晨)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孫原村位於黃土高原邊緣,人口3500人,因是“藥王”孫思邈的故鄉而聞名於世。8月22日至24日,記者來到這裏蹲點調研,感受發展變遷,體會村民的苦樂酸甜。
第一天:“文化建設讓生活有了‘滋味’”
一場秋雨過後,霧靄漸漸散去,溝壑之間的孫原村爲之一新。中午時分,記者剛走到村頭,遠遠就聽到一陣歡聲笑語。“文明開花,結碩果呀麼呦。”村民李春豔身着胸前繡有百合的服飾,正和姐妹們扭着秧歌“十對花”。
“馬上種麥呀,我來上網看看肥料的價格。”還未回過神,村民董亞芬便招呼着記者向村文化室走去。
走進文化室,書架上整齊地擺放着各類圖書,有文學、醫療、經濟等七大類,幾位村民正在安靜地讀書,剛剛考上大學的焦子悅在上網查閱校園信息。活動室外,一面色彩繽紛的文化牆,記錄了孫原近年來的各項文化活動。
而就在前些年,這樣的情景在孫原還並不多見。“那時候光顧埋頭髮展經濟,哪有什麼文化活動。”一位村民說。
孫原村黨委書記焦金牛說,在那村辦企業紅紅火火的年代,水泥廠、建材廠相繼建立,連村廣播站每天的新聞,和致富相關的都佔了一大半。
經濟發展了,問題也隨之而來,在世紀之交開始困擾富起來的孫原人:文化建設跟不上,“跛腳走路”現象越發嚴重。“農閒時不知道幹嗎,整天悶得慌,生活沒‘滋味’。”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村民焦麗萍不住地搖頭。
也正是從那時起,孫原的精神文明建設開始“加速”。圖書館建起來了,文化活動室裏的村民漸漸多了起來。“和諧新風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評比”活動也搞得如火如荼。
村廣播站播音員張雪瑛說,現在,連廣播的內容也有了變化:集體婚禮熱熱鬧鬧,村裏的演出又出了“新明星”,都會成爲廣播裏的新聞。
耀州區是全國文化先進區,孫原村曾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初到孫原時,村民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對市場信息的熟悉,令記者頗感驚訝。但隨着採訪的深入,記者的疑惑逐漸消除。儘管已經播了20年的村廣播每天還會在村子上空響起,但村民們卻更青睞於通過報紙、電視和網絡獲取信息。村頭,通往城區的村村通班車十幾分鍾一趟,拉近了城鄉間的空間距離,而文化建設則在彌合着彼此間的信息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