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婚戀問題上,農村剩男基本上屬於失語者。他們難以登上各大相親舞臺,即便登上舞臺,等待他們的命運也可想而知。從政府部門到社會組織,都應當把目光投向農村剩男這一羣體,爲解決他們的婚戀問題盡心盡力。社會需要協調,不能放任不協調持續蔓延。即便暫時受制於各種條件無法大範圍解決,也至少要給予解決的希望。有了希望,社會纔可言和諧。
本報昨日刊發的一篇報道,直指農村剩男娶妻難現象。這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隨着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爲代表的一系列相親節目在中國的熱播,城市的剩男剩女問題引起了公衆的關注,然而比較起來,農村剩男問題恐怕更值得如此。城市裏的剩男剩女可以通過相親、交友等一系列活動予以解決,是一個軟性難題,可以化解;而農村的剩男問題是人口比例、經濟基礎、文化素養等各方面綜合而產生的剛性難題,極難化解。
爲什麼農村有剩男問題而無剩女問題?這是與多年來農村各種資源的流失以及城市化過程密切相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樊平教授早在2002年便指出農村存在“六個流失”和“四個剩下”的現象。所謂“六個流失”:一是農產品的流失,二是農村勞動力的流失,三是農村土地的流失,四是農村資金的流失,五是農村精英的流失,六是農村美女的流失。最後傳統村落只有“四個剩下”:一是挪不動的老年,二是不更事的少年,三是累得賊死的中壯年,四是恍恍惚惚的青年。但是伴隨着“民工荒”以及各地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務工收入增加,很多中壯年勞動力和青年勞動力也已經步入打工族行列。爲什麼在這裏要強調農村美女的流失呢?因爲伴隨着城鄉流動,很多農村青年女性選擇了城市生活,選擇與務工所在地城市青年或工友結婚,再度回到原農村生活的青年女性越來越少。
農村適婚男女比例失調較之城市要嚴重得多,加之農村女性也在逐漸逃離農村,這導致過千萬農村適婚男士無法找到配偶。這是現實問題。而未來可能繼續的問題在於,農村男女比例的失調並沒有得到調配,由於胎兒鑑定和流產手術的流行,很多農村家庭爲了生育男孩而不惜暗地進行手術,其結果使得農村男女比例失調現象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解決,並將更加嚴重。目前,既要關心已有農村剩男婚姻問題,亦要關心未來可能產生的農村剩男婚姻問題。怎麼辦?恐怕不是光靠打擊非法胎兒鑑定手術就可以解決的,這僅僅是一個表象。更主要的還是在於農村各種資源的流失。
農村男性一般的擇偶對象爲農村女性,農村男性娶到城市女性的機率小之又小,除非通過自身奮鬥變成城市男;而城市男娶到農村女性的可能性卻大得多。這個“婚配剪刀差”是城鄉不同的資源分配決定的赤裸裸的現實。當然,城郊農村和城中村村民除外,這部分農民只是空有農民身份,早已“洗腳上田”,成爲事實上的城市市民,並多數借助土地紅利成爲既得利益人羣。而男性農民工羣體,即使通過務工獲得了在城市生活的機會,但由於戶籍限制和房價過高導致的住房限制,使得他們很難真正在城市安頓下來,大多是在不同的城市工廠務工,隨時可能因爲工廠的變化而不得不遷徙。作爲城市之“過客”,不得不回到農村的“候鳥”,又有多少女性願意與之相伴而飛呢?
在婚戀問題上,農村剩男基本上屬於失語者。他們難以登上各大相親舞臺,即便登上舞臺,等待他們的命運也可想而知。但即便不能從剛性需求上解決農村剩男問題,政府也理應關心、關注這一問題,尋求緩解之策乃至根本化解之道。比如是不是應當在打工人羣雲集的區域開展婚戀引導和服務,爲打工人羣創造更多的結識合適對象的機會;是不是可以嘗試爲農村剩男提供更豐富的文化服務,幫助他們紓解情緒?這些方法未必正確,但從政府部門到社會組織,都應當把目光投向農村剩男這一羣體,爲解決他們的婚戀問題盡心盡力。
社會需要協調,不能放任不協調持續蔓延。正視農村剩男問題,政策該調整的就調整,措施該改善的就改善,沒有必要藏着掖着。即便暫時受制於各種條件無法大範圍解決,也至少要給予解決的希望。有了希望,社會纔可言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