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入夏以來,在中山門蝶橋下面的空地上,每晚都有一對年輕的安徽男女在此賣唱,男奏女唱,唱得都是傳唱率高的流行歌曲。每晚都有上百人圍在這裏聽歌,喜歡他們的市民會連續幾個月天天來捧場,但不喜歡他們的市民認爲此舉擾民。其實他們是一對“80後”夫妻,來此賣唱並非爲了生計,而是懷着對音樂的熱愛,期待以街頭賣唱的形式被髮掘,成爲下一個“西單女孩”。
每晚七點半
蝶橋下賣唱
一輛麪包車、一套專業音響器材、一臺電子琴、幾十個塑料小板凳……這是這對安徽夫妻街頭賣唱的全部行頭,他們是開着這輛麪包車裝載着這些東西,不遠千里來到了天津這個陌生的城市的,開始了兩個多月每天不間斷的賣唱生活。晚上7點半是正式開唱的時間,但從6點開始,他們就要做準備,調節音響和話筒,練習歌曲開開嗓子,還要把所有塑料小板凳放置在周圍,並用繩子串起來,保證不被人拿走。
昨晚6時左右,記者來到蝶橋下他們賣唱的地點,四五名每天來聽歌的熱心市民也跟着夫妻倆忙乎着。一個半小時以後,他們的角色就會轉變成觀衆。
因音樂結緣
渴望遇伯樂
妻子張馬燕28歲,是主唱,她沙啞着嗓子說:“本來我們的目的地是北京,只是想中途在天津暫時停留,可這裏的觀衆太熱情了,我們捨不得走了,就這樣一待就是兩個月,北京也不打算去了。”兩個月未曾間斷,每天連續不斷地唱兩個半小時,未受過專業訓練,沒有技巧只靠着嗓子生喊的張馬燕,咽炎一直沒好,稍微好點兒時就飆高音,嚴重時就唱些起伏不大的歌,但再難受她也未停止歌唱,爲的是受到肯定的掌聲,爲的是尋求音樂的夢想。
丈夫戚勁鬆29歲,也是從小喜歡音樂,在老家安徽省宿州市良壁縣自組了一個樂隊,除了日常表演,還在當地紅白事上跟着忙乎。一次偶然的機會,愛唱歌的張馬燕被邀請來幫忙,兩人因此相識,並因爲對音樂的熱愛而結合。至今,兩人已有三個孩子,最大的一個都6歲了。“做了父母,我們也沒想過改行做穩定的工作,我們還是想搞音樂。”今年春晚,“西單女孩”一朝成名天下曉,而她地鐵賣唱被髮掘、一夜間爆紅網絡的經歷,啓發了這對渴望成名的夫妻。於是,他們把孩子託付給家人,走上了賣唱之路。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可以被音樂人發掘,進娛樂圈做真正的音樂人。
天津人熱情
捨不得走了
小夫妻倆去過南京、上海、蘇州,但均是短暫停留,本來他們是想去北京的,可是天津朋友的熱情讓他們停下了腳步。從7月份至今,他們每天晚上7點半到10點都在蝶橋下賣唱,因爲所演繹的歌曲均是通俗歌曲,如《真的好想你》《我只在乎你》《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經典且傳唱率高,因此很受歡迎,附近一些居民晚飯後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來聽歌,夫妻倆在場子中間放了個空的爆米花桶,1元、5元、50元、100元……每晚他們的平均收入能有將近300元。觀衆最多時有100多人,將現場圍得裏三層外三層,每首歌過後,掌聲不斷。夫妻倆說,賺錢不是他們的目的,賣唱只是維持生計的權宜之計。
觀點
西單女孩很難複製
張馬燕坦言,她並未受過專業訓練,甚至連五線譜都不認識,戚勁鬆也不懂,他們只是喜歡唱。在現場,有一位觀衆是音樂老師,她說:“在中國,和張馬燕有類似嗓音條件的人太多了,比她唱得好的人也太多了。從專業角度上看,她的歌曲並無過人之處,但他們夫妻倆這種執著精神令人感動,也正是這樣,纔有這麼多觀衆願意來捧場。”
這對安徽夫妻準備天涼後就回宿州老家,經營自己的樂隊,明年夏天再出來流浪賣唱,最終的夢想是成爲下一個“西單女孩”,可在中國像這樣懷有音樂夢想的人實在太多了。之前就有國內音樂人認爲,“西單女孩”的成功只是一個偶然,然而她的成功軌跡很難再被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