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非常案件
本報記者阮佔江趙文明
因涉嫌嚴重違紀,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原黨組成員、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長馮偉林已被湖南省紀委立案調查。近日,湖南省紀委官方網站三湘風紀網公開對外發布了這一消息。湖南交通系統的一位重量級高官、中國作協會員,曾獲冰心散文獎等多種獎項的儒雅型官員,究竟爲何落馬?一時間,馮偉林的出事,再度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層出不窮的交通腐敗的關注和反思。
儒雅官員因妻子而案發
“馮偉林,男,漢族,現年48歲,湖南湘潭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現任湖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長。” 8月17日,湖南省紀委發佈的這一信息,並沒有透露具體的違紀情節,只是介紹了馮偉林的簡歷。但是,有關馮偉林的各種信息,隨後開始陸續浮現出水面。在湖南政壇,馮偉林一直被很多人視爲“儒雅”官員。雖然出身農村,但受過高等教育,擁有博士學位,既是官員,又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自詡“書生報國”,著書立說,著有《誰與歷史同行》、《借問英雄何處》、《書生報國》等散文集,作品還曾獲冰心散文獎等多種獎項。此外,他還在湖南多所高校任兼職教授。值得一提的是,馮偉林辦公室一直懸掛着一幅字:“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公則不敢慢,廉則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馮偉林之前對媒體稱,這是他爲官一貫信奉的座右銘。但是,這樣一名有着不錯口碑的儒雅型官員,卻於8月16日清晨在其長沙一住宅小區的家門口,被湖南省紀委的調查人員帶走。 8月17日,湖南省紀委官方網站“三湘風紀網”正式對外披露,稱馮偉林被調查的原因系嚴重違紀。 “馮偉林被雙規,和其妻子涉嫌證券內幕交易直接有關。”這是湖南當地對馮偉林出事原因的一個普遍判斷。據瞭解,馮偉林的妻子名叫易杏玲,原爲湖南省公安廳警務督察處一名副處級幹部。2010年,在湖南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準備“借殼”賽迪傳媒上市的過程中,易杏玲涉嫌以內幕消息交易股票而獲利,被公安部門立案調查。易杏玲從“被監視居住”到“被依法逮捕後”不久,與馮偉林“交往密切”的湖南省高管局二級機構高廣投資公司原董事長彭曙、總經理胡浩龍相繼被拘。湖南方面爲此成立了兩個專案小組,在掌握充分證據後,8月14日,湖南省紀委決定對馮偉林實施雙規。
臨危受命但卻難逃“輪迴”
“在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長這個特殊的位置,在湖南高速公路快速躍進的特殊時期,出現這種問題並不新奇。”談起馮偉林被雙規的事情,湖南當地一些官員紛紛發出如此感嘆。 2004年10月18日晚,湖南省交通廳原黨組成員、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長楊志達被雙規。與楊志達同時被雙規的還有:當時湖南省高管局工程處和紀檢處兩部門的負責人、湖南潭邵(湘潭—邵陽)高速公司原負責人夫婦等。經調查,楊志達在高速公路工程招投標、工程分包、設計變更、撥付工程款、發放工程補償金及工作調動、提拔任職等方面,收受賄賂財物摺合人民幣295萬元,還有摺合人民幣260多萬元的財產不能說明合法來源。隨後,楊志達被判處無期徒刑。楊志達之後,先後擔任過湖南省委組織部幹部、省委領導祕書、臨湘縣委副書記、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黨委委員等職務的馮偉林臨危受命,以副書記、副局長身份主持工作。2008年7月,馮偉林正式被“扶正”,開始局長、書記“一肩挑”。
交通腐敗頻發亟待監督到位
近年來,全國各地交通系統的腐敗問題早已是屢見不鮮,層出不窮。自1997年以來,四川、廣東、湖南、江蘇、河南等地10餘位交通廳的高級官員因貪污受賄相繼落馬。 “高速公路建設是一個資金高度密集型的行業,往往動不動就是上百甚至上千億的資金。如果缺乏系統、有效的監管,如果管理者和投資者之間缺乏明確的分工,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那麼,腐敗交易,高管落馬,必然是在所難免。”湖南律師鄒治華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此前在高速公路招標、投資建設及經營過程中,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分別兼任業主、部門管理者、政策制定者等多重角色的現象。雖然有一個所謂的項目跟蹤審計,但由於缺乏獨立、有效的第三方監督,也就難免會有一些資質很差的承包公司,通過打通與湖南高管局官員的關係而拿到工程的灰色交易情形。據鄒治華介紹,此前馮偉林的前任楊志達,就是利用了高速公路建設開發總公司這種行政管理模式、市場運作方式、部門政府多頭管理等體制缺陷而走向腐敗之路。 “凡是公共財政投入都必須公開、透明。尤其是像高速公路這樣事關國家利益以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從招投標告示到建設施工,每一個過程都必須儘可能地規範化、制度化和透明化,必須引入人大、媒體以及社會民衆等各種及時、有效的監督,尤其是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和制約。惟其如此,纔能有效減少腐敗問題的發生。”鄒治華認爲,雖然目前馮偉林的問題還沒有最終的定論,但是,無論是對於目前高速公路的發展模式,還是其管理運營模式,相關部門都應及早、深入進行檢討和反思,儘快進行必要的範式變革,使監督到位,相關角色分工明確。案意 多年來,交通領域被社會詬病的“政企不分、監管不力”始終沒有得到改變。相關機構不僅負責高速公路的管理、投資、經營等,還代表行政機關行使部分行政職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很容易導致尋租空間巨大,貪污腐敗多發。如何改變這種畸形的體制纔是預防官員“前腐後繼”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