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廣州做律師的馮雲想考博,如今他不用再像幾年前考研時那樣大費周章去找可以安心讀書的地方,步行5分鐘就是大佛寺圖書館。“借文化場所擴建的機遇,大佛寺建起了圖書館,並對市民免費開放,附近很多中小學校的學生放學後都在那裏把作業寫完纔回家。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給市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很多廣州人都有和馮雲一樣的感受。“十五分鐘文化圈”使市民出門15分鐘內就能到達一個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圖書館免掉辦證費,美術館辦起各種免費講座……羊城人享受着“文化就在家門口”的公共福利。
近年來,隨着全國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民衆享受到這種福利。
2008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啓動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工作。截至2010年底,全國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1743個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如期全面免費開放。2008年、2009年博物館免費開放共計接待觀衆8.2億人次,平均每館觀衆量比免費開放前增長了50%,有些省份博物館觀衆增量達到免費開放前的數倍。觀衆結構也呈多元化趨勢,其中低收入羣體、老人、外來務工人員和殘疾人等觀衆羣體明顯增加。
三年後,文化部和財政部下發意見,將免費開放工作推上新臺階。兩部門要求:2011年底之前國家級、省級美術館全部向公衆免費開放;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2012年底之前各級美術館全部向公衆免費開放;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的一級館、省級館、省會城市館、東部地區館站免費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形成2個以上服務品牌;其他圖書館、文化館站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健全,並免費提供。
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和公共文化機構迅速行動,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明確的“三館”免費開放時間表。目前,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已免費開放,陝西實現省內“三館”全部免費開放,廣東、山東、湖南、新疆等地基本實現省(區)、市兩級“三館”免費開放,到2011年底,廣東、山東、新疆、江西、江蘇、安徽等地將實現“三館”全部免費開放。重慶、湖北、河北、寧夏等地“三館”免費開放工作也不同程度地推進。
誰來爲“三館”免費開放“埋單”?來自財政部的消息: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後,其人員、公用等基本支出應由同級財政部門予以保障,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中央級美術館、圖書館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統一安排。考慮省級財政保障水平較高,省級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所需經費應全部由省級財政負擔。中央財政將重點對中西部地區地市級和縣級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以及鄉鎮綜合文化站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所需經費予以補助,中、西部地區負擔比例分別爲50%和80%。東部地區所需經費由地方財政自行解決,中央財政將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支持。
記者從文化部瞭解到又一利好消息:在推進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基礎上,文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推進文化宮(工人文化宮、工人俱樂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政策和措施,全面推進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