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幣理財品基金圖/
網上團購理財產品及服務(截圖)
精明眼
羊城晚報記者黃海雲
網絡團購風潮席捲吃、喝、玩、樂各行各業,近日以理財產品和理財規劃服務爲對象的“理財團”開始風行起來。羊城晚報記者留意到,中華理財網近日推出國內首個“家庭理財規劃團購”項目,低至3折的優惠價吸引了不少團友報名。此外,理財卡、投資銀條、紀念幣、千足金條甚至基金、保險、銀行理財產品等,也都成爲了熱門的團購產品。
網絡團購風吹向理財產品及服務
記者看到,中華理財網提供的理財規劃套餐包括了家庭理財體檢、子女教育理財規劃和退休養老理財規劃三部分內容,團購價是原價的3折,目前已有100多人購買。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許多中產白領人羣由於面臨着通脹、存款負利率等壓力,都非常希望能夠得到個性化的理財指導,這也使得近年來國內第三方理財行業得以快速發展。然而像金融機構、保險公司等傳統渠道由於人力成本等原因,所提供的理財規劃服務價格通常都比較昂貴,而且普遍只看重高端客戶,輕視中低端客戶。因此各類型專業理財網站變得繁榮起來,連帶着催生了各種各樣的網絡理財服務。
除了理財服務之外,不少投資型的理財產品也在團購網站上熱賣,其中包括了今年價格一再飆升的黃金。在秀團網,一款號稱重10克的零兌金千足金條標價爲3790元,團購價是原價的8.22折。記者留意到,上述網站提示該金條已有十多人購買。而在高朋網,一款標稱原價700元的2011兔年紀念銀幣也以低至6折的團購價出售。某理財網站的一款理財金卡團購價也低至5折。
此外,還有一些金融網站推出了基金、保險、銀行理財產品等團購活動。目前團購理財產品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可以在手續費用上多打折扣,另一類是通過集合資金,降低產品的投資門檻。
特別提醒
團購理財產品
要規避風險
有理財師表示,理財產品團購抓住了普通投資者的賺錢心理,然而有部分投資者卻反而損害了自身的利益。他認爲,目前市場上的“團購理財”對客戶來說,存在一定資金風險。一方面,銀監會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入市門檻是有規定的。另一方面,湊錢“團購”銀行理財產品只能將全部資金登記在其中一個人名下,一旦發生意外情況或糾紛,其他出資人的利益很可能得不到保障。因此,即便參與了“團購理財”,也應養成主動和定期查詢對賬的習慣。比如開通銀行賬戶變動短信通知及“綜合月結單”服務等,查詢其持有的理財產品最新信息。並應索取並妥善保管辦理業務時的相關憑證,對於沒有正式回單或僅出具手工收據的交易,需格外謹慎對待。
而至於在網上團購金條等,有黃金公司的人士認爲,千足金條作爲一種擁有貨幣屬性的貴金屬,其生產和經營資格需要國家相關部門批准,一般商家和網站不可以經營銷售。但現在一些團購網上千足金條的報價比市場上品牌黃金經銷商的單價要低幾十塊錢,非常接近上海黃金交易所網站公佈的基準金價,甚至低於某些國有商業銀行公佈的實物黃金價格,其產品成色的真實性值得懷疑。而消費者基本都不具備辨別黃金成色的能力,如果通過網購的方式來購買千足金條,也沒有辦法在收到貨品時及時鑑定黃金成色,所以存在較大的風險。雖然現在不少團購網站都推出類似“7天退換貨保障”、“百分之百正品保障”等承諾,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網站也同時會標明“黃金爲投資產品,不享受退換貨服務”的提示。因此,除非是公認具有知名度的品牌商家,否則不建議以網絡團購的方式來購買千足金條。
黃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