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爲讀書人,對書自然有一種莫名的感情。在德國時,我特別喜歡在大學的舊書攤前駐足盤桓,樂不思返。德國當然有不少書店,但新書價格不菲,作爲學生不敢過多光顧。但大學中的舊書攤則不同,一來近在眼前,二來價格便宜,所以逛書攤,就成了我的常規性活動。
在德國,舊書攤是校園中的一道特殊風景線。熟悉柏林自由大學的人,都不會忘記大學核心建築“銀樓”(Silberlaube)旁的書攤,長長一排,沿樓錯落排開;去過哥廷根大學的人,想必不會忘記“哥廷根七君子廣場”後面的書攤;去過卡塞爾大學的人,在去大學食堂的路上,不會不留心身邊的書攤。而對我印象最深的,當屬柏林洪堡大學的舊書攤。走進洪堡大學的大門,左右兩邊的書攤撲面而來,頗爲壯觀。按理說,洪堡大學位於氣勢宏大的“菩提樹下大街”旁,主樓雄偉氣派,不該讓舊書攤在這大學最嚴肅的地段中插足。舊書攤既無統一的外觀,也無劃一的標識,顯得隨意甚至凌亂,與嚴肅的主樓和莊嚴的大街形成鮮明的對比。我想,北大和清華的校長們也許不會允許舊書攤在兩校的主樓前登臺亮相。
各個書攤主賣書各有側重,或是專賣文學作品,或是專賣社科書籍,或是專賣藝術書籍,分工明確,不相互搶市場。平時攤主們既不吆喝,也不拉客,安靜地守在一旁,任你隨意翻看。常常想買書時,不得不四處張望,尋找攤主。
舊書的價錢一般用鉛筆寫在書的首頁或末頁頂端,而且都是一口價,不許討價還價。書價一般低廉,一不小心,就可以花幾塊錢買到一本心儀已久的好書。有的書攤通常會賣一些半價的新書,這些書也許有點技術性瑕疵,但決不影響閱讀。許多很有價值的新書,我都是在此花一半錢買來的。我的德文版《柏拉圖全集》、《尼采文集》或康德的三大批判等,都來自這些書攤。有一次,我與一位書攤主攀談了幾句,他說他舊書很多,每次無法全部帶來,邀我去他家裏看看他的存貨。出於好奇,我專門去了他家裏。他所謂的家,其實就是一個倉庫,堆了許多書和其他舊貨。居住環境雖然不佳,但這位書攤主卻很滿意自己的生活,還喜歡閱讀,對諸如斯大林、希特勒這類題目,都能侃侃而談。
我對德國大學中的舊書攤情有獨鍾,不僅因爲書便宜,而且書攤就在你的身邊,無論是去大學食堂吃飯,還是去上課辦事,每天總會走過,就好像一位知心好友,可以不拘禮節,隨時見面隨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