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訊本以爲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網絡淘到稱心如意的房子,可沒想到多數網絡好房源要麼就“剛剛賣掉”、要麼就“房東臨時漲價”,本來爲圖方便的購房者被這類虛假房源弄得勞心又傷神。業內人士指出,虛假網絡房源已影響到行業信譽。
現象:虛假房源橫行網絡
“投資自住都適合,低於市場價5萬”、“超低價兩居,轟動市場”,在網絡上,這些誘惑人的字眼兒不斷出現,而消費者也總能搜到源源不斷的房源以及各種“優惠”。那麼,這些信息的背後,到底多少是真的?
在搜房網二手房交易區中,記者看到了一套開發區新開樓盤的房屋租賃信息,信息內標註“房主急租精裝新房,1200元每月”,記者致電中介人員時卻被告知這套房屋已經租出去了,如果記者需要還有一套同等房源1800元出租,當記者質詢爲什麼十分鐘前更新的房源怎麼這麼快就出租出去時,中介人員則表示是因爲網絡更新失誤所致。
隨後記者又撥打幾個網絡發佈的二手房房源諮詢電話,發現房屋要麼是已經出手,要麼就是房東臨時加價,沒有一套能讓記者實現現場看房的意願,此外,記者還發現部分房屋的實際情況和網上發佈相差甚遠,明明是陰面卻被標成陽面,毛坯房卻標成中等裝修,“水分”比比皆是,有一家房產中介公司發佈的6套房源,竟然是同一張效果圖。
假房源氾濫令消費者頭痛不已,記者隨機採訪發現,有不少消費者被虛假房源“忽悠”過,一些消費者表示,雖然這種方式可以成爲吸引人氣的方式,但是長期下去會讓消費者對網絡房源失去信任。
實情:八成房源有“水分”
“網絡上有30%-40%的房源根本不存在,是從業人員自己杜撰的,另外有30%-40%是房屋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相符,也就是說虛假房源最高可以佔到網絡房源的8成左右。”一家房產經紀公司負責人宋先生告訴記者,網絡房源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各大門戶網站的房源,另一方面是各大經紀公司的網站,而各大門戶網站的房源基本是由中介從業人員來發布,由於缺乏必要的監督和規範,因此也成爲虛假網絡房源的“重災區”。
“網絡房源魚龍混雜已經影響到整個中介行業的業務開展。”宋先生向記者表示,爲了改善消費者網絡找房體驗,業內一些房產經紀公司及房產類網站,已自覺發起系列網絡行動以解決消費者網絡找房難問題。例如他所在的公司就在天津啓動了“真房源行動”,承諾其官網房源全部真實,假一賠百,核心內涵就是解決購房人在網絡上的找房難問題。
破題:設立先行賠付基金
市消協副祕書長王嘉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網絡虛假房源確實是房產中介行業的一顆“毒瘤”,據介紹,爲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市消協正在和大中型房產經紀企業共同努力,淨化中介市場。目前已有房產中介企業在消協設立先行賠付金賬戶,並約定“如有虛假,假一罰百”。 (記者於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