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早晨7點30分,天津大學2009級碩士研究生董大陸躺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的牀上,醫生小心翼翼地把針頭扎進他的血管。當採集機開始運轉時,董大陸成爲天津第9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成爲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第2400例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挽救生命大於一切”
昨天上午10點30分,近3個小時的採集順利結束,採集物被保存到4攝氏度的冰箱中。48小時內,董大陸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將被送往廣東,移植進一名40歲女患者的體內,“希望從我身體中提取出的生命種子,能在患者體內生根發芽。”董大陸高興地說。
出生於1987年的董大陸是天津大學機械學院動力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安徽人。2005年10月,剛滿18歲時董大陸就報名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爲志願者隊伍的一員。今年6月1日接到中華骨髓庫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名患者骨髓配型成功,董大陸異常興奮。在接下來的100多天裏,董大陸堅持鍛鍊身體,希望以最佳的狀態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捐獻。
昨天,順利完成捐獻的董大陸向記者講起了自己的“故事”,“我的家在安徽農村,父親是轉業軍人,轉業後進入當地的公社衛生所成爲一名醫生。雖然家裏的經濟條件不好,但是父親常常傾囊,用自己的工資爲十里八鄉的病人墊付甚至替付醫藥費。父親的這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使我從小就認識到幫助別人是最大的快樂。”董大陸感慨地說:“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決心我一直沒有動搖,也時刻準備着,因爲挽救一個生命的意義大於一切,生命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
本市今年第30例捐獻者
即將要畢業的董大陸目前最關心的是自己的畢業論文。他的導師趙昌普告訴記者,目前他的論文進展順利,在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這段日子裏,會幫助他合理安排接下來的論文進度。
記者瞭解到,董大陸是本市今年第3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天津大學在校生捐獻的第6例。
據天津市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羣中,配型相合的概率達不到1/10000。但一旦配型成功,患者的救治率可達70%至80%。記者邢珊通訊員劉思思攝影姜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