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入殮師,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聽說過卻沒有見到過的職業。有些人瞭解這個職業是通過一部日本同名電影,影片以一名入殮師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當我們真正地找到專門從事這個職業的工作者時,才真實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在殯儀服務項目中技術含量較高的工種,而從業者是給逝者最後的尊嚴,充滿愛意的人。
王萬喜是一名有着20年工作經驗的入殮師,按正規的說法,他是一名“遺體整容技師”。他所在的天津市第二殯儀館大直沽殯儀服務站,是特殊死亡遺體存放較爲集中的一個站點。跟着王師傅走過狹長的過道,我們的心開始有點緊張,總覺得要進入一個黑暗又冰冷的地方。王師傅拉開一道布簾子,簾子後邊是一張不鏽鋼的、長長的移動牀。王師傅說,很多刑事案件、突發事故、交通意外等造成的死者,都是在這張牀上由有關部門進行檢驗。
牀的後邊就是王師傅的“工作間”——冷庫。因爲提前開了所有的燈,所以,這裏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並不算很“陰森”。靠牆是整齊排放的冷櫃,每個櫃子上醒目地標着1至30的編號。王師傅說,在他的眼裏,這些編號並不冰冷,這是逝者最後的人生記錄,而他是站在逝者的人生終點,爲他們服務的人。在這裏,80%以上的死者是非正常死亡,來的時候,有的高度腐敗、有的嚴重變形……可是,經過他的美容工作,現在,有了編號的逝者看上去顯得很安詳。
王師傅在一個櫃子前久站了一會兒,似乎是在自言自語,言語中盡顯惋惜,“這個編號後邊是一個年輕的姑娘,她是因爲車禍走的。臉部已經嚴重變形,姑娘都愛漂亮,所以,我用了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對着她的照片,對缺損的頭部進行填充,一點點地縫合、塑形、打粉底、畫眉、塗脣膏……姑娘的父母最後又看到了美麗的、安然‘熟睡’的女兒,他們的傷痛會少一些。讓逝者安詳,讓家屬安心,這就是我的工作。”
滿滿愛心讓逝者安詳家屬安心
王萬喜的“工作臺”在一排櫃子旁,停放在屋中央的鐵牀顯然是用於平放屍體的。說起來,我們的採訪很“幸運”,因爲體驗王師傅工作的第一天,便親歷他爲一位老人“服務”。
出於對逝者的尊敬,王師傅反覆洗洗手,纔打開日常化妝使用的工具箱,各色粉底、眼線筆、腮紅、刮鬍刀一一呈現出來,這些東西乍一看去跟普通的化妝用品並無不同,只有一些油彩和消毒酒精瓶有些“另類”。王師傅走到逝者身邊,輕輕地放下工具,輕輕地掀開白布,一切都那麼輕,像是怕驚醒了夢中人。用酒精對遺體面部進行消毒,上底粉、塗胭脂,添一點油彩……在“化妝品”的點綴下,原本蒼白的遺體面部慢慢變得“紅潤”起來。給逝者化好妝,輕輕地蓋好被子,王師傅低聲告訴同事:“叫家屬進來吧。”當家屬看到自己的親人,平靜而安詳的樣子,都忍不住向王師傅深深地鞠一躬。王師傅與同事一起將逝者輕輕擡起放入白色的棺槨,一直送到門口。
在採訪前,包括我們在內,很多人都以爲王師傅這個行業是最冷酷無情的,但與外人想象的完全相反,做這個行業的人,心中需要滿滿的愛,對每一位死者都一樣。“要讓他們走得有尊嚴。”王師傅邊洗手邊對我們說,“你們也洗洗手吧,從這個環境走出去,洗好手,才能再和別人握手。”
工作20年都是感動和心疼的事
從1987年,王師傅開始從事殯葬這一行,當時22歲。起初他是一名火化工,1991年開始從事遺體整容。與火化相比,這個工種更近距離、長時間地接觸死者,而且,看到的都是“第一現場”,特別是非正常死亡的人,剛開始也會覺得恐怖。他第一次接觸高度腐敗的屍體後,被屍體所散發的惡臭刺激得幾天都沒法吃飯。見到車禍、意外傷害等屍體,晚上就做夢,有時乾脆就睜着眼,“不敢”睡着。當時,帶他入行的師傅爲他“寬心”道:幹這行,記性別這麼好,不能老記着讓人害怕的事。而且,這一行是積德的事,幹好了,就能讓死者家人少些痛苦。
20年工作經歷,王萬喜見過了各種各樣的情況,他說,自己現在沒有害怕,只有責任。王師傅回憶:“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次運來因嚴重車禍死亡的遺體,當時血肉模糊,這種場面,要是他的親人看到,肯定會痛苦一生。當時,我告訴自己,一定不能讓家屬看到這樣的遺體,要讓他的親人有一點安慰。”王師傅和同事們努力去還原逝者的樣子,一針一針地縫合,一點一點地連接復位……從早到晚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三天時間,終於使原來面目全非的死者還原得四肢舒展、面部安詳。
起初,來處理後事的家屬無論如何都不敢看自己的親人,因爲他們去過事故現場,知道當時的情景,他們怕承受不了。可是,當他們忍不住去看親人最後一眼時,心都安定下來了,因爲,他們的親人更像“安然入夢”。
這些年,王萬喜送走了幾千名逝者,最讓他心碎的,是爲幾歲的小孩子化遺容。“這麼小,還沒有來得及感受人間的美好就走了。一般給逝者化妝,基本都是淡妝,如果是小孩子,就把小臉化得紅撲撲的,像睡着了的小天使。有時候,有人讓我講講工作中稀奇古怪的事。我告訴他們:沒有怪事,都是我工作中感動的事,讓我心疼的事。我的工作就是讓每一個人最後以最美的形象離去。”
妻兒支持但朋友結婚極少露面
不少人認識“遺體整容技師”都是在電影中,特別是充滿靈異事件的恐怖電影中。談到自己的生活,他坦言身邊的親朋好友並不忌諱他的職業,反而在聚會中,經常會有人問他的工作有什麼“好玩的事”,可他每次都很嚴肅地說,他的工作其實很普通,甚至有些循規蹈矩,因爲他要對每一名逝者的遺容認真、負責。儘管朋友們並不忌諱,但性格開朗的王師傅,還是很少在朋友的婚禮現場露面,畢竟婚禮現場會有不少新人的長輩出席,老人可能會忌諱。
和這個年紀的其他中年男人一樣,王師傅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夫妻恩愛,兒子已經讀高中。王師傅說,他的妻子從不反對他從事這樣特殊的職業,相反覺得他經常是做“善事”。相比之下,他的兒子從不對同學隱瞞什麼。這些事,都讓王師傅覺得非常感動和知足。
記者手記
想去體會王萬喜的工作,記者鼓了很長時間的勇氣。只因爲他的職業特殊——遺體整容師——是專門負責爲逝者化妝整儀、納入棺中的人,也稱入殮師或葬儀師。對於這個職業,“外行人”總有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猜測,甚至有人在網上說:“天天和死人打交道的人,臉色都是綠的,表情和語言都是冷的。”當我們見到王師傅的時候發現,他面色紅潤,態度親切。
我們希望能近距離地看一看他工作的環境,他還非常關切地告訴同事,先把冷庫所有的燈都打開。王師傅說:“對於普通人來說,要進入一個存放遺體的地方,近距離地去接觸死者,確實會害怕的。我入行的時候,也害怕。不過,幹得久了,就不怕了,不是膽子練出了,而是心裏想明白了,知道死者人生的最後一站,由我打扮、安慰,讓他們有尊嚴地走。幹這行心得正,把心眼放正了就沒什麼好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