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近年來,各大城市擁堵情況日趨嚴重,如何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就成了一道難題。日前,在由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承辦的天津市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論壇上,來自市政府及本市規劃、市政部門的諸多專家均提出:要想“治堵”,在控制機動車增長的同時,務必要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從國內外各大城市的成功經驗上可以看出,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方便羣衆出行、破解交通擁堵難題、減緩城市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徑。目前,本市公共交通分擔率爲31.3%,爲此本市將在“十二五”期間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使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40%以上。
1中心城區內任意一點步行至周圍公共交通站點不超過10分鐘;
2中心城區內任意一點步行或乘公共汽車至軌道交通站點不超過20分鐘;
3十大新家園乘坐公共交通進入中心城區內不超過30分鐘;
4雙城間乘坐快速公交交通通達不超過40分鐘;
5中心城區內任意兩點公共交通通達不超過50分鐘;
6外圍區縣建成區乘坐公共交通進入中心城區不超過60分鐘。
主要目標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對於加強城市管理,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按照目前的規劃,到2015年,本市將從多個角度發展公共交通,使公共交通的分擔率達到40%以上,公共交通的通達目標將逐漸實現。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公共交通吸引力顯著增加,分擔率達到40%以上;軌道交通實現網絡化,佔公共交通客運比重達到30%以上;公共汽車主體作用更加突出,每萬人擁有公共汽車15.8標臺;服務和管理更加規範;智能化管理明顯加強,全部客運車輛安裝GPS車載終端;天津站、天津西站、于家堡等綜合交通樞紐全部建成。到2015年,實現公共交通“123456”通達目標。
“十二五”期間,建成地鐵2、3、5、6、9號線和2號線機場延長線,啓動建設地鐵4、10號線;濱海新區核心區啓動軌道交通B2線(濱海高鐵站-于家堡)和Z4線(于家堡-漢沽)建設,構建濱海新區核心區軌道交通主骨架;雙城之間啓動軌道Z1線和Z2線建設,實現半小時通達。
構建公交專用道網絡
在中心城區建設以內環線、中環線、快速環線爲依託的環線公交專用道系統,以環線間主幹道爲依託的放射線公共專用道系統,並完善現有的公共汽車專用道,建成專用道網絡。濱海新區核心區具備條件的主幹道上,建設公共專用道網絡。公共運行速度可提高50%以上,由目前高峯10公里/小時-12公里/小時提高到18公里/小時-20公時/小時。同時建議今後凡是新建或改造道路在單向三車道(含)以上,必須劃定一條公共交通專用通道。記者瞭解到,市交通和港口局將按照系統化、網絡化、規模化原則,在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規劃建設公交專用道,確保“十二五”公交專用道通車裏程達到228公里。
建設快速公交系統
快速公交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成功推廣的一種新型公共交通措施,是一種介於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之間的新型公共客運系統。在中心城區規劃建設快速公交系統,配置高性能、高舒適度、大容量、綠色環保、外形美觀的高檔次運營車輛。快速公交系統開通後,沿線運行的公共線路將共享快速公交專用通道,公交車輛運行速度提高到20公里/小時以上,日通過公交運營車輛、客運量將大幅提升。而根據本市交通和港口局的相關規劃,本市擬在中心城區規劃4條快速公交通道,雙城間規劃3條快速公交通道,總長度達到256公里,大力提升公共交通運行效率。
建設進場站配套設施
加快天津站、天津西站、文化中心、于家堡等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在中心城區核心區規劃建設集散樞紐,增強公交線路的換乘功能。在軌道交通沿途站點規劃建設公交換乘集散站臺。在軌道始末站建設外圍大型接駁樞紐,佈設停車換乘設施,促進機動車地面交通向軌道交通轉移。新建一批公共汽車始末站,做到與大型居民區、大型公共活動場所、商業區、風景區等主體建築項目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建設施工、同步交付使用。結合城市道路的新建、擴建和改建,在主幹道設置港灣式站臺。在車站、港口、商業街區、醫院、大型商場公共場所劃定出租汽車候客停靠區域,在南京路等具備條件的主次幹道設置出租汽車臨時停靠點。
調整優化公交線網
根據骨幹線路、支線線路、餵給線路、區域線路功能定位,實現差異化發展。特別是結合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建設,加快短途餵給線路發展,實現大型社區、偏遠社區對軌道交通和快速公共場所接駁及新建小區的線路餵給。按照“裁彎取直、削密補疏、減少重疊、填補空白”以及完善與軌道交通配合銜接的原則,對現有公交線網進行優化調整,解決線路繞行過多、部分路段線路過密等問題;完善華明鎮、雙港、梅江、中北鎮和海河教育園區的公交線網,解決城區擴展後城區外圍新建居民區居民乘車難問題。同時適當延長線路運營時間、縮短髮車間隔,高峯時段骨幹線路發車間隔不超過5分鐘。
專家觀點
需更多財政支持
可設立專項資金
天津市公共交通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南開大學交通經濟研究所劉維林博士分析認爲,目前天津市公共交通的運營效率和能力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公交車班次和準點率較低。公共交通的配套設施、公交場站、換乘設施設置不足,尚未有軌道交通、公共汽車、道路客運班線相互銜接的綜合交通樞紐,一定程度上影響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更重要的是,很多公交專用道還難以發揮作用。
對於有待解決的公共交通發展所遇到的瓶頸和矛盾,劉維林提出兩點建議,首先在增加公共交通供給方面,需要更多的財政支持,將公共交通發展資金納入公共財政預算,每年保持適度增長。其次,建議設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資金。可考慮每年從城市建設維護費、基礎設施配套費等政府性基金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爲專項費用,專款專用。此外,有關部門應重視公共交通規劃的引領作用,將城市交通專項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規劃中去,與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建設規劃搞好銜接,優先保障公共交通發展用地,以密集型土地開發爲主,形成點到點的公共交通服務模式,合理公交線網布局,逐漸減少“攤大餅”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