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走基層:瑤山上的那一朵“花”
新華網南寧9月29日電(記者張鶯)在壯鄉廣西的紅水河邊,有一所由3名老師、2名志願者和83名學生組成的特殊學校。這是一個孤兒院,也是一所學校,更是一個大家庭。
28日中午,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鎮龍馬村龍萬移民新村教學點。83名學生在老師班愛花的帶領下,歡快地唱着“大海啊大海,我的故鄉”……
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2001年由班愛花個人建立,直到2007年9月纔得到當地教育局承認,給予一些辦學經費。班愛花沒有教師資格證,但她卻在這裏從事10年教育,還自己花錢聘請了兩名教師。
50歲的瑤族女人班愛花有着不同尋常的經歷。高中畢業後在家鄉教書4年,然後到江西打工,並在江西結婚生子。2001年,父親生病,她回家4個月。在那期間,她發現屯裏好多小孩子不上學。
當年9月,父親病故,班愛花留在了屯裏,借用弟弟的房子辦起了這所教學點。“第一批學生有56個,全部是龍萬屯的,最大的14歲,最小的7歲。”班愛花說。
班愛花做出了常人難以理解的事情--讓所有的小孩免費就讀,還包吃包住。十年來,班愛華除了教書就是賺錢。暑假販玉米,寒假打短工,平時租田種地,還養豬養雞……賺來的錢全部投入到學校。
班愛花的學校更像一個大家庭,而那些學生,大部分是孤兒、留守兒童或者單親家庭子女。
在一位愛心人士的資助下,班愛花新建了一所教學樓,這幾天工程收尾。記者在學校的舊教學樓看到,教室上面是宿舍,男女生各一間,孩子們睡在一條通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