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瀋陽居民的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政府各級部門也興建了很多養老院,但仍有些老人願意居家養老,瀋陽很多社區也成立了老人日常照料站,來照顧老人。瀋陽市瀋河區山東堡社區,照顧孤寡老人似乎更有一套自己的絕招兒,這裏是瀋陽有名的“老壽星”社區,最高齡的老人活到了106歲。那麼是什麼讓山東堡社區老人生活得如此安逸與長壽呢?記者走進該社區做了切身體驗。在這裏,退休後的老人不但自己照顧自己,還有很多老人願意到社區服務,去照顧別人,老人們願意在社區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老人交60元一個月就可以吃到可口的午飯
“今天是捲心菜羊肉與豬肉餡餃子,11點半準時開飯,腿腳不靈便的老人,我們給送上門去。 ”9月29日上午剛過10點,在瀋陽市瀋河區山東堡社區一間掛着“社區食堂”的小廚房內,社區第五黨支部書記韓來意與三四個女居民,正在忙着拌一大盆的餃子餡,餡味聞起來特別香,領着記者採訪的山東堡社區副書記李玉民告訴記者,這是給社區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做的午飯。
記者問:“這些來做飯的人都是僱來的嗎? ”一起拌餡的居民笑了起來,七嘴八舌道:“我們是義務來做的。 ”“每天固定有四五個人。 ”韓來意解釋說:“這些都是我們社區居民自己成立的綜合治理協會的居民,有20個人。每個月,願意來這裏訂午餐的老人交60元錢,我們做他們想吃的。 ”
92歲的張裕柯是空巢老人,自己獨自生活。他告訴記者,從2007年社區食堂爲老人做午餐開始,他就在這裏訂飯了。他有些難爲情地說:“給我們做的飯菜都是適合老人的口味,清淡,也煮得熟爛些,牙口不好的老人都能吃。現在物價這麼貴,社區還照顧我們老人,一個月只收60元。 ”據瞭解,現在在這個社區食堂訂餐的老人有20多人。9月15日,社區還給17名90歲以上的老人集體過生日,老人們覺得特別幸福。
交通要道地區老年巡邏隊保安全
9月29日在山東堡社區採訪時,在社區的南大門,記者碰到正在值班的那玉華老人,她戴着“治安巡邏”的紅袖標正在來來回回走動,大門口的小屋,一羣老人圍坐在屋裏。那玉華告訴記者,山東堡社區是棄管小區,由於不是封閉小區,南山東堡路與惠工路之間的行人常走近路從小區穿行,所以出入人員很雜,同時由於山東堡社區位於瀋陽北站與省長途汽車站附近,人員流動很複雜。
爲了應對複雜的人員流動,社區成立了治安巡邏小組,由60名老人志願組成,每天都有兩三名老人在山東堡社區的25幢樓之間巡視。在社區安全促進中心,記者看到6個綜合治理監控屏,小區所有的角落都有攝像頭,來往人員都能一一看到。
“這些是防盜器,很久以前居民們願意來買,但現在就很少用了。 ”社區工作人員指着技防超市裏的一些器具告訴記者。 “我們是國家級的平安小區呢,這些老人自己也很願意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爲這裏是自己的家園嘛。 ”李玉民笑着說。
在山東堡社區,老人們還自願組織秧歌隊、歌唱隊,定期地排練,一些老人上老年科普大學一上好幾年。在這裏的老人很少感到寂寞,總不閒着,這或許就是他們長壽的祕方。 □本報記者/張春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