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一張兩米多長的桌子上擺放着各種刷子、鑷子、針線,以及叫不出名的儀器,這就是南開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宋世明老師每天伏案的工作臺,經過她的慧心巧手,百年的古書在拆、洗、補、襯、裱之後就能奇蹟般地重放光彩,她是本市極爲稀少的古籍修復師,這個行業也被稱爲“古籍醫生”、“古籍美容師”。
由於古籍修復人才匱乏,2008年,學習信息管理專業的宋世明半路出家,經過專業培訓,進入南開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工作。年輕且快言快語的她在同事眼中卻是“最坐得住的人”,有時爲了修復古書,她要連坐一個上午不能起身,因爲一旦離席,漿糊的稀稠程度就會導致古籍的厚度不同從而影響修復質量。“這是一個必須得耐得住寂寞的行當。”
宋世明向記者介紹說,就像給病人看病,每個人有不同的症狀,修補古書也是如此。南方古書常見黴變和蟲蛀,北方古書則多是乾燥和風化,不同的紙會出現酸化、絮化、蟲蛀等多種情況,古籍修復師必須細緻瞭解紙張的性質和古書的背景等才能“對症下藥”。
“古籍修復首先得知紙懂紙。”昨日,宋世明修復的是一套清朝乾隆年間的《吏治懸鏡》。她用鑷子輕輕地翻開並向記者介紹,修復一冊古書一般要把書拆成一張張的,用手摸,用眼看,判斷破損處的紙張質地、纖維長短,然後再對每張書頁進行修復,選好修補用的紙張後,還要把新紙張染成與古書接近的顏色。染好色,再剪裁、錘平,粘貼,經過洗、晾、壓、裁、重新裝訂等繁複的環節。“古籍修復是純手工活兒,即使只是一般的破損,修復一冊書可能都得耗時一個月以上,破損嚴重的甚至得修復半年。”
古籍修復雖是口口相傳千百年的傳統技術,但近年來,國內的古籍修復師也在探索新的技術,宋老師拿出了她的法寶——原味咖啡。除了傳統的國畫染料、橡子殼等,原味咖啡泡過的殘渣現在也可用來給新紙染色,以做到“修舊如舊”,“千萬不能用甜味的咖啡,那樣會影響紙的性質。”同時,一批現代化修復儀器也正式加盟助力古籍修復師。宋老師向記者展示了一臺超聲波乳化修復儀,噴槍可以通過超聲波將古書上的污漬打掉,非常神奇。
古籍修復需要同時掌握出版學、目錄學、古漢語、古文字、印刷、美術、字畫、化學等學科知識,必須是複合型人才。南開大學圖書館古籍部負責人介紹,僅以該館善本書約3萬餘冊的收藏量,“80後”的宋老師即使幹到退休也修復不完。本報首席記者邵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