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秋之韻舞蹈隊的隊員正在河東公園排練
“銀髮丹心不覺老,耄耋之年少兒心。秋韻舞翩翩,皆在樂聲笑。”一首韻味十足的小詩生動表達出“秋之韻”隊員們的心聲。在這個有着近百名隊員的大家庭裏,大家以舞會友,以舞強身,用婀娜的舞姿拋開年齡,變得年輕。“說句大話,我們是這個生活大舞臺的明星,我們是演員,我們要向所有的人表演我們自己的舞蹈,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旋律,和那金色秋天的音韻……”隊長王永霞這樣說道。
秋之韻舞蹈隊是千禧年誕生的,屈指算來已走過十一個年頭。由一個不到十人的隊伍,發展成爲一個近百人的隊伍,成爲一個頗具影響力、隊伍成員素質較高、拉動社區文化生活、開展業餘文藝體育活動的排頭兵。一個好的團體、一個好的隊伍,必須有一個好的領頭人、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有素質較高的隊伍成員,這樣的隊伍才能不斷髮展壯大。隊長王永霞和副隊長劉寶玲就是這樣的一對好姐妹,兩個人同心同德,團結一心,注意身教重於言教,端正品行,每天都以飽滿的熱情站在大家的面前,釋放激情、舞美和奉獻精神,收穫投入、理解和支持。十多年來,兩名隊長分工明確、不怕吃苦,關心自己隊伍的每個成員,誰有病或者有困難了,她們都要到家中問候安慰。這些年來,她們走訪幫助過的成員不下百餘人。風清氣正人心暖,正因爲兩名隊長的熱心和關心,十幾年來秋之韻舞蹈隊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爭吵打鬥的現象,每個人都懂得尊重別人,和氣待人。隨着隊伍的發展,不斷有新的成員加入,大家都主動打招呼教他們不會的動作,從來沒有欺生和排斥的現象。
配合區、街做好各項文藝工作,是秋之韻舞蹈隊每日健身外最大的事情。每年一度的社區文化藝術節她們都積極參與,以自己最新的舞蹈展示超越年齡最美的一面。“萬達杯舞蹈大賽”、“天津市健身舞大賽”、“海河之春音樂節”、“中國旅遊節媽祖文化旅遊節”、“天津直沽文化旅遊節”等大型的羣衆性文化節慶活動遍佈秋之韻團隊的身影。在社區殘疾人協會組織的助殘日活動中,她們幫助殘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居委會組織的消夏晚會,她們不怕酷熱爲居民演出;科技、紅會、體育、民政等各部門的活動都留下過“秋之韻”優美的舞姿。2009年整修一新的河東公園爲“秋之韻”提供了更加優美的鍛鍊場地,隊員們投桃報李,爲更好地保護公園的一草一木,大家積極報名做保護好公園設施、創造好環境的光榮志願者。
談起舞蹈隊伍怎樣與時俱進,隊長王永霞說道:“我們經常的對比自己的變化、家庭的變化、現代社會巨大變化的同時,也在反思自己的隊伍,自己每天健身的內容,是否跟上形勢的變化,內容是否科學實際,是否新穎健康,如果一個人能認真思考靜下心來琢磨,自然能發現出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同時也能想出一番新的辦法,學習科學、學習時尚離不開電腦這個好老師。”爲了讓“秋之韻”更茁壯地成長,隊長王永霞自費上電腦班,學習掌握電腦操作。這一年來,王大姐從電腦中獲取了很多新的東西,舞蹈配樂歌曲翻新成膾炙人口的時尚歌曲,《套馬杆》、《姑娘我愛你》、《愛琴海》頃刻讓人激動隨歌聲翩翩起舞;舞蹈動作也由單一的花步、八步、十六步、二十四步變成濃縮舞蹈、西藏舞、蒙古舞、印度舞、倫巴、快四、吉特巴、踢踏舞、街舞,“秋之韻”逐漸變成時尚舞蹈基地。
“小孫女說我是個潮人,開始我還不明白,後來才知道我學習的這些舞步都是年輕人健身房中的時尚課程。”“秋之韻”十年的鐵桿舞迷王阿姨笑着說道。
記者皇甫麗娜通訊員田惠英攝影劉詩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