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 連日來,由天津拍攝的大型史詩電視劇《辛亥革命》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引發無數觀衆收看熱議,社會各界好評如潮。這是繼前年天津打造的大型史詩電視劇《解放》熱播至家喻戶曉後,天津打造的電視連續劇在全國的又一次家喻戶曉。這是天津文藝百花園裏開出的又一朵亮麗奇葩。
花開滿園香四溢。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本市實施精品戰略,抓好重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不斷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在大大提升城市文化創造力和吸引力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
天津影視劇獲“三高”讚譽
昨天晚上8時,家住南開區光湖裏小區的居民趙磊跟往日一樣,準時打開央視綜合頻道,一家三口收看電視連續劇《辛亥革命》。像趙磊這樣,每晚準時收看這部史詩電視劇,已成了千千萬萬市民每晚必做的“功課”。
國內影視劇專家一致評價天津電視劇創作呈現“三高”的特點。一是成功率高,天津拍攝電視劇拍一個火一個,今年以來本市有《辛亥革命》、《幸福來敲門》、《小站風雲》、《能人馮天貴》、《父輩的旗幟》5部電視劇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全國影響巨大,被稱爲電視劇的“天津現象”。二是收視率高,《解放》的綜合收視率達到了8%,《幸福來敲門》單集最高爲11.94%,創下近年來央視一套各題材影視劇收視率之最。三是獲獎率高,天津作品在全國各類獎項評選中頻頻獲電視劇頂級獎項,如電視劇《解放》因具有較強思想性、藝術性獲得11項獎項,贏得大滿貫。
談起外界對天津電視劇給予的“三高”評價,《解放》、《辛亥革命》製片人、天津電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倪祖銘說出自己的體會:“一是大投入纔能有大收穫,要寫出最好的劇本,找最好最適合的演員,瞄準市場,這樣我們既弘揚了主旋律,也抓住了觀衆眼球。”
同電視劇一樣,天津電影人近年來同樣拍出了一批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主旋律、有較強市場收益的電影作品。天津北方電影集團拍攝的故事片《別拿自己不當幹部》、《兩個人的芭蕾》、《我的左手》、《兔俠傳奇》,屆屆捧得“華表獎”和“五個一工程”獎,創下16次蟬聯華表獎的傳奇,併成爲全國唯一蟬聯全部華表獎的製片單位。
“三性”舞臺劇贏得無數觀衆
現代京劇《華子良》日前結束全國基層巡演,又於本市濱湖劇院上演,“嘆唱石榴樹”、“華子良下山”、“獄中戰友會”、“成崗就義”、“迎接勝利”等精彩場段,贏得現場觀衆喝彩不斷。
“這是我第三次觀看了,每一次觀看都有嶄新收穫。”天大退休工人王錫華這樣說。
《華子良》是天津京劇院精心打造的一部現代京劇,首演至今,已經演出400多場,演遍大江南北。先後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文化部“文華大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劇目獎等頂級藝術大獎。
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本市舞臺劇生產強調導向性和價值把握,在相關創作環節上精益求精,推出一批適銷對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截至目前,新創劇目48臺,獲得國家級獎項240餘個,對宣傳天津文化形象和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產生了積極影響。
除了京劇外,本市評劇創作演出影響力不斷擴大。天津評劇院“品牌”劇目《寄印傳奇》在第九屆中國藝術節上榮獲“文華大獎”及五個單項獎,全國巡迴演出至今超過400場。
“打造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三性’統一的舞臺藝術精品,就要從多創作,排練劇團排得起演得起同時觀衆喜歡並看得起的文藝作品開始,這幾年我們一直在‘三性’高度統一上下功夫,在研究市場上下功夫。”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副局長遊慶波在談起舞臺劇創作與演出時這樣說。
培養名作家從破機制開始
大型諜戰劇《潛伏》、《借槍》火爆熒屏,讓同名小說原作者,來自本市的作家龍一一夜走紅。
《潛伏》、《借槍》兩部長篇小說是龍一成爲本市第二屆合同制籤約作家之後寫的。
“我的成功得益於合同制籤約作家機制的實施。簽約前自己一直是業餘寫作,簽約後市作協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服務保障措施,這讓自己吃了定心丸,寫作不求數量,更執著於求質量。簽約後我發表了4部長篇小說,十多部中短篇小說,這種效率是以前沒有的。”龍一對記者說。
文藝創作的繁榮,離不開創作機制的創新。近年來本市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機制,建立合同制籤約作家,設立重點創作扶持項目,培養出一批有活力的文學“津軍”。像龍一這樣,近年來本市簽約作家累計90人次,項目簽約21個,極大激發了作家隊伍的創作熱情。
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本市文壇呈現四世同堂的大好局面:一批有聲望的老作家壯心未已,時有佳作;新崛起的中青年作家正值巔峯,碩果累累;思想活躍的青年作家勇於探索、勤奮筆耕;市內各區縣作協、業餘文學團體文學新人不斷涌現,成果喜人。不同作家的創作風格使天津文學呈現出多元發展、不拘一格、五彩斑斕、生機勃勃的繁榮局面。截至目前,已創作發表長篇小說200餘部,中短篇小說500多部,報告文學100餘部,散文集300餘部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