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天津北方網訊:2002年從刑警學院畢業,從警9年,多次榮獲優秀青年刑警稱號,獲得個人嘉獎、個人三等功,30出頭的張文博現擔任禁毒總隊一支隊副支隊長職務,他所在的隊伍專門偵辦市級及省級毒品案件、重大毒品犯罪案件、涉外毒品案件,乾的都是重中之重的活兒。昨天,記者跟隨張文博開展了一天的禁毒工作。
8:30,張文博到白支隊長的辦公室裏研究最近案件,聽領導佈置工作。“張隊,咱們盯的‘小六子’有動靜了”,散會後剛回到辦公室就聞聽隊員們的偵查有了新進展,張文博趕緊說“這次咱得盯住了,看來要交易”。隊員們口中的“小六子”是一個毒販,大家對他的祕密偵查已經進行兩個多月了,前幾天“小六子”突然安靜下來,整天都在家裏窩着,根本不出來交易,也沒有人到他家中送貨取貨。這一次“小六子”突然在家門口的網吧出現,一定是沉不住氣準備出貨了。張文博指揮隊員們立即到網吧蹲控,等待抓捕的大好時機。
9:00,張文博抓起一件黑色夾克直奔河東區的網吧,根據前期的偵查,“小六子”經常在網吧接貨,找他來買貨的人也常常來網吧交易。之所以選擇一件黑色夾克,張文博說,網吧人員複雜,黑灰色這樣的顏色在裏面不起眼,偵查中也就不會被關注。
下令抓人瞬間記者心跳最快
張文博進入網吧,環顧了一圈發現了“小六子”的身影,於是選了一個靠近他的位置坐下,這個位置距離“小六子”的座位隔了兩排座椅,呈一個斜角,這個位置也便於觀察,記者也找了一個座位上起了網,暗中觀察張文博的行動。
打開電腦的遊戲頁面,張文博輸入遊戲賬號。遊戲賬號是他前期偵查時特意申請的,“玩”遊戲的時候,張文博一直在一心二用,遊戲中的人物幾次都被打敗,爲此“浪費”了他不少錢。
將近3小時,“小六子”一直在打遊戲,其間,“小六子”去了一趟廁所,很快“小六子”出來又換了一臺機器。這次他坐在了距離張文博較遠的位置,張文博拿起電話假裝打電話走出網吧,到網吧門口稍停片刻,重新返回網吧時,也重新選擇了一臺,中午,一名馬仔給“小六子”買來盒飯,張文博找服務員要了一袋餅乾一瓶水。一直到下午4:00,來網吧找“小六子”的人已經有五六個了,但是,他們沒有交易毒品。沒一會兒,“小六子”接了一個電話後離開,張文博趕緊打電話將情況告訴外面蹲控的兄弟們。
走出網吧,“小六子”走到馬路對面停着的一輛汽車前,和駕車人小聲說了幾句話,隨即從懷裏掏出一袋東西遞過去,駕車人則將另一個紙包交給“小六子”。此時,張文博進入另一組蹲控在網吧門口的汽車內,一名偵查員小聲說:“交易了,咱抓不抓?”拿起電話,張文博給第二行動小組打一個電話,“二組把車停在嫌疑車輛前面,一會兒抓人時防止駕車逃竄。”緊接着和車上隊員說道:“注意別傷到過往的行人”。等到說出“抓”之前,張文博沉默了大約有10秒鐘,這10秒裏,他雙眼死死盯着嫌疑人的動態,緊張氛圍下,記者感覺心臟跳動得十分厲害。毒品案件中,抓人這一環節最爲重要。最好的時機就是交易的時候人贓俱獲,而毒販交易往往會很迅速,雙方交易完就立馬分開,抓不好容易人貨分離,抓錯了打草驚蛇,抓晚了拿不出毒品交易證據最多也只能給嫌疑人定持有毒品的罪名。
命令一下,張文博一行2人和蹲控在周邊的4名警員一起上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兩名嫌疑人按住,從“小六子”拎着的一個紙包裏收繳毒資1萬元,在駕駛汽車的男子車內搜出一大包毒品。人證俱在,大家懸着的一顆心這才放下。現場突審,嫌疑人交代了交易毒品的犯罪事實。錄口供,寫案卷,又忙活兒了一通,此時早已過了下班的時間。
化裝偵查行頭多變
偵查時禁毒刑警們得儘量穿戴得很普通,這樣不易被敏感的毒販關注,毒販喜歡出沒的場所一般都是娛樂場所、快捷酒店以及網吧、遊戲廳,和他們交往的人羣也都是社會上的一些閒雜人員。想要在偵查中不被發現,就要與他們的穿戴打扮相符,把對方研究透了,自己才能在化裝偵查時裝得更像,偵查中和毒販近距離接觸也不容易被對方察覺。
張文博化裝偵查時扮演過社會閒雜人員、保安、修自行車的師傅、學生,還裝扮過農民工,那一次,張文博盯一個毒販,本以爲那人會乘坐火車或是飛機去接貨,但是,他卻選擇了乘坐長途大巴車,乘車的人全都是農民工打扮。張文博趕緊把隨身的一個小皮包交給同事,換了一個蛇皮袋子,裏面裝上一件衣服、一瓶水、兩個蘋果。一時間實在找不出什麼合適的衣服,翻騰汽車後備廂,恰好看到一件穿髒的,滿是褶皺的衣服,於是他趕緊換上,登上長途車。破洞牛仔褲、網眼背心、蛤蟆鏡……這些全都放在張文博的汽車後備廂裏,在他看來,這些東西沒準兒什麼時候就用上了。
記者手記
刑警的工作都是與緊張、危險伴隨的,正因爲販毒到達一定克數是要掉腦袋的,販毒人員往往會時刻小心謹慎,在被抓時也會負隅頑抗,有的還隨身攜帶槍支、刀具。因此,禁毒刑警的工作更加危險,偵查更難。毒品案件的偵破過程有時候也是索然無味的等待,累了一天最終抓了毒販和下家是幸運的,更多時候,僅一起案件花在前期偵查的時間就要耗去一兩個月甚至幾年,長期的禁毒工作讓張文博習慣性地去研究毒販,研究對付他們的方案,化裝偵查演繹着不同的人物,許多幹禁毒的人都說,無論付出多少艱辛,在抓獲毒販的那一瞬間,什麼苦也不算什麼了,張文博也有同感。記者張豔攝影新報記者孫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