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倘若你走回家去,你會經過路邊的一個攤子,在爐子旁停住腳步,你看着爐子裏冒出的火苗,還有那火星。啊,烤得燙手的栗子……”出生於奧地利的詩人魯道夫·施蒂比爾曾經這麼寫道。詩人不僅將市井生活描繪得有情有致,還讓我們知道,歐洲人愛吃烤栗子,不亞於中國人吃糖炒栗子。
慄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栽培史,板栗、錐慄和茅慄是原產中國的三種慄,世界各國栽培的尚有日本慄、歐洲慄和美洲慄。古希臘人稱慄爲卡斯塔那(卡斯塔那是當時希臘的一個城市,該地栽培了大量慄樹),後來羅馬人將這一名字拉丁化爲“卡斯塔尼”,西方很多國家的“慄”字幾乎都是從“卡斯塔尼”演變而來的。
栗子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是古人的乾糧,即所謂“民雖不田作,棗慄之實足食矣”。南宋詩人陸游在其詩中表達了他對栗子的愛好:“齒根浮動嘆吾衰,山慄炮燔療夜飢。喚起少年京華夢,和寧門外早朝時。”
17世紀以前的歐洲,在氣候較溫暖地區如意大利、瑞士阿爾卑斯山谷、巴爾幹國家的農民都種慄樹,每棵慄樹能收穫100至200公斤栗子,遇上荒年,栗子佔窮苦百姓糧食的43%。當時有過一個提倡:“每人一棵慄樹。”栗子還可以頂替稅款。瑞士的法律規定,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允許百姓佔公共土地種慄樹,數量不限,根據需要而定。這些樹的所有權屬於種樹者,而且可作遺產傳給子女,直至慄樹死亡。
栗子還能做成美味的菜餚和點心,中國有紅燒栗子雞,歐洲有栗子鴨、栗子鵝。不過歐洲人是將栗子和配料塞在整鴨、整鵝的肚子里加以烹調,成爲秋冬季節的佳餚。德國有一種獲德國農業協會獎的栗子茶點十分可口,超市裏還能買到密封包裝的栗子麪粉,可自制美味蛋糕、甜烙餅或麪條。法國人、意大利人和瑞士人喜歡吃一種栗子泥(用栗子果肉摻麪粉、水煮成糊糊,加奶油、薑黃等調料製成)。
除澱粉、礦物質、維生素等以外,栗子含有較多的鉀,故被看作“鹼性食物”,並作爲小麥過敏反應者、耐力運動員及幼兒脂性下痢者的理想食物。栗子可入藥,通常認爲有強腎、止瀉、治腰腿無力的功效。需要提醒一下,栗子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不經化學處理也能耐風雨、耐腐蝕,這是慄樹木的一大特點。另外,由於木纖維走勢很直,所以慄樹木具有一定的可彎曲性。容易接受拋光劑、油漆、蠟和木材染色劑的慄木還是製作傢俱、窗框、門框、鐵路枕木、屋頂或天花板樑的上好材料。以前西方人硝皮鞣革常從慄樹木質和樹皮中製取丹寧浸膏。
20世紀上半葉,歐洲的慄樹因蟲害而大量死亡,曾經繁榮和風靡一時的烤栗子從此也就一蹶不振,然而人們卻難以忘懷秋冬時節的這一美味,於是在中國的大街上時不時會看到老外也在買糖炒栗子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