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中磊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總裁,《鬼子來了》《沒完沒了》《大腕》《可可西里》《手機》《天下無賊》《集結號》等高票房口碑電影的幕後老闆、監製、製片人。
近兩年製作的電影包○括《唐山大地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非誠勿擾》《非誠勿擾2》《新少林寺》等。2001年華誼推出“H計劃”,製作計劃中包括馮小剛、徐克、成龍、李連杰等人的新作。
對於中國電影而言,華誼兄弟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在過去的十多年,華誼兄弟公司幾乎製作了馮小剛所有的電影作品,以及姜文、徐克的一些口碑電影。在這些高票房口碑電影的背後,作爲老闆、監製、製片人的是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近日,王中磊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今年是電影大浪淘沙的階段
齊魯晚報:去年中國100億的電影票房裏,華誼貢獻了17億,有業內人士分析“華誼在5年內將打造成第一家綜合娛樂傳媒集團”,華誼是否要建業內帝國?
王中磊:華誼兄弟的風格是專業和務實,我們對創意、對夢想都要有一個專業的判斷力。務實就是要控制指標,要保證每一部作品的質量及其傳達出來的信息的價值最大化。雖然華誼兄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但是要達到精緻招牌,必須要有很長時間的作品累積。
齊魯晚報:上市後,大家習慣性地認爲華誼會選擇一些成熟導演的商業性項目,但是今年華誼卻選擇與更多的青年導演合作,爲什麼?
王中磊:現在市場跟風現象嚴重,華語電影需要新的題材和新的導演。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齊魯晚報: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
王中磊:去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達到了100億元,這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投資電影,導致電影市場的投入遠大於市場需求,市場投資環境非常浮躁,大家忽略了電影成功的主要因素還是電影本身。我相信,今年是電影市場大浪淘沙的階段,明年、後年,市場浮躁期過去後,電影市場會進入更良性循環的階段。
齊魯晚報:目前華語電影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偷票房等等。
王中磊:這是“高速發展期的陣痛”。以前媒體可能不認爲這是話題,現在大家的監督意識更強了。這些問題包括電影營銷過程中的各種摩擦,通通可以歸結爲陣痛期。這也會提醒投資人和製作人,要整理自己的方向。
華誼和馮小剛共同成長
齊魯晚報:提到華誼,人們想到的首先是馮小剛。你認爲你們之間合作關係的基礎是什麼?或者說,你們各自能給對方帶來什麼?
王中磊:華誼電影和馮小剛將是很長時間內難以完全區分開的兩個符號。我們從1998年的《不見不散》開始,到現在已經合作了13年。這些年華誼和馮小剛是在共同成長。在我眼裏,小剛是一個很真實的人,不會覺得是個“大導演”。不過他的想象力比較豐富、感染力比較強。比如說,他講故事會遠遠超過一般人的講述。他是個幽默感十足的人,他身邊的人會因爲他變得很快樂。
齊魯晚報:華誼今年選擇了與衆多有商業潛力的年輕導演合作。有人說,華誼是在培養馮小剛的“接班人”。
王中磊:我們沒有刻意做過這個事。現在考慮馮小剛退休太早了,他至少還會有一個很長的創作高峯期。外界可能就一直傳,傳到他真退休吧!爲什麼馮小剛永遠都離不開退休這個話題?呵呵。
齊魯晚報:華誼會培養出第二個馮小剛嗎?
王中磊:我認爲成功的導演分兩種。一種是像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姜文這樣的導演,他們都是天才,這種天才導演就跟鋼琴家、油畫家是一樣的,很多都是自然生成的一種高度,通過華誼或者其他電影公司的培養,是不可能產生的。
那麼我們可以培養什麼樣的導演呢?就是第二種成功的導演。我願意說把他變成一個職業導演,突出他的特點,效率高,我覺得這是個很重要的方向。這些年輕導演裏可能真的有人是天才導演,但是現在還不知道。
我跟馮小剛合作的時候,想把他培養成職業導演,結果人家成天才了。當初他說想拍《一聲嘆息》時,我還極力反對,後來《集結號》《唐山大地震》都成了,他的創作力很旺盛,同時他也很清楚自己不拍什麼,比如武俠、警匪、魔幻,他有他的思路。
對導演的選擇我沒有刻意而爲之,我當然希望未來十年有新的天才導演誕生,但我更希望培養出更多職業導演。
電視劇是華誼保底的東西
齊魯晚報:華誼這兩年在電視劇方面動作比較大,你如何看待目前的電視劇市場?
王中磊:前幾年確實是有《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等,但華誼今年的電視劇是追求成活率的,還有想要提升作品的社會話題,因爲電視劇比電影更具備這種能力。當然,電視劇也是高風險,因爲已經連續五年都是生產遠遠大於市場需求,今年大概有16000集的連續劇,而每年黃金檔就3000多集容量,總需求量是8000集左右,供大於求的狀況存在很久了。還有,明星和主創的身價翻倍增長,這些都會瞬間使這個行業發生變化。
風險投資和基金,如果沒有好的操盤手,還是會陷入到一些草臺班子,甚至是一些騙子手裏,他們也會把這個市場攪亂。因爲有這些情況,所以今年我們對一些電視劇項目進行了調整,這從上半年的報表裏可以看出來,我們的電影在如期地運作,但電視劇攢下了好多計劃。原因是市場
的狀況讓我們只好選擇穩,這都是爲了讓華誼電視劇不出差錯。華誼電視劇在未來還是會像你說的,是一個保底的東西。
演員漲身價是市場需求
齊魯晚報:華誼的“造星流水線”很強,比如把王寶強包裝成了明星。
王中磊:華誼的演員裏,已經有十幾個有濃重的個人標籤。比如寶強,大家都知道他在哪個方面突出,那我們就充分發展他這個特質,包括他整體的工作範圍,他需要接的影視劇,他需要參加的公衆活動。我們絕不可能讓他跑去參加LV的活動。其實,並不是沒人請。
齊魯晚報:在各種發佈會上,幾乎都會碰到華誼的藝人,據說華誼的藝人有100多個,這是市場的需求還是華誼產業的需求?
王中磊:華誼目前簽約的演員是109個,但現在是演員荒,這太有意思了,我們幾乎所有的演員都在瘋狂拍攝當中。演員價錢的飆升,就是因爲市場的需求,就像我們剛纔說的,電視劇的拍攝量增長得太大了。
齊魯晚報:黃曉明和周迅離開華誼,對華誼是不是損失?
王中磊:不,曉明和周迅離開華誼,並不是選擇換了一個經紀公司,而是選擇了他們事業的另外一個發展方式,他們自己成立一個公司,包括陳坤也是這樣。我因此覺得,至少他們認可華誼是一個經紀公司的高度,而不是去跟另一個經紀公司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