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首席評論
□晏揚
經濟發展了,日子好過了,誠信卻丟失了,道德也滑坡了,這是近年來人們的普遍慨嘆,也是較爲普遍的社會現實。因此,國務院日前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制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將“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建設”作爲誠信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可謂正當其時。加強誠信建設的重要性無須贅述,國務院常務會議已作出簡明扼要的概括:“良好的社會信用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前提,是每個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成員立足於社會的必要條件。”換言之,一個不講誠信的社會,經濟不可能持續健康發展,人們不可能過上高品質生活,甚至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誠信缺失,每個人都會成爲受害者;重建誠信,需要每個社會成員共同努力。儘管如此,我仍然要說,誠信建設之基在於政務誠信,需從各級政府和官員做起,帶頭講誠信,沒有政務誠信、官員誠信,就不可能有社會誠信、商務誠信、民衆誠信。也可以說,眼下的誠信缺失,根源之一就是某些政府部門及官員不講誠信———如若不信,10月20日《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即爲典型例證:
山東省樂陵市丁塢鎮西樑村委會將幾百畝耕地租給外地人種楊樹,村民萬連雲的18畝承包地被人哄搶。爲了要回承包地,身患先天性小兒麻痹症的萬連雲上訪3年,山東省農業廳認定萬連雲的訴求有理,但“回到地方就是解決不了”。萬連雲繼續上訪,終於在2010年8月的一天,樂陵市委書記親自接訪了他,並拍胸脯對萬連雲說:“代表市委、市政府保證3到5天內給你辦理。”可是直到現在,萬連雲仍沒有要回自己的承包地,問題訴諸法院也被當作皮球踢。
“代表市委、市政府保證”都不算數,你讓老百姓如何相信政府、怎能相信官員拍胸脯!連堂堂市委書記都做不到言必行、行必果,政府及官員又有什麼資格去教育老百姓講誠信!實際上,萬連雲的遭遇並非個案,或者說,他的遭遇能被媒體曝光已屬不幸中的幸運,更多老百姓被地方政府和官員忽悠,苦水只能往肚子裏咽。與此同時,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官員也並非個別,他們不以守信爲榮,也從不以失信爲恥,而在很多熱點事件中,一些官員撒謊早已司空見慣,甚至成了一種“危機公關”的手段。
官員不誠信的影響極其惡劣和巨大。一方面,所謂“上行下效”,官員不誠信對民衆具有惡劣的示範效應———連官員都不守信用,我爲什麼要守信用?另一方面,官員自己不誠信,自然沒有底氣倡導誠信,更沒有底氣懲戒社會上的失信行爲。官員不誠信猶如污濁不堪的水源,源源不斷地污染着社會誠信的江河湖海,不堵住這個污染源,社會誠信就不可能恢復清明的生態。所以,在加強誠信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和官員不要總想着“教育人民”,而要首先強調“自我教育”。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將“大力推進政務誠信”擺在了誠信建設的首要位置。如何推進政務誠信、官員誠信?千條萬條離不開一條,那就是“使作假失信者受到懲戒”。政府說話不算數,就要嚴厲問責;官員撒謊,就要摘掉其烏紗帽,以此昭告天下失信可恥、官員失信更可恥,不配再做人民的公僕。若能如此,則重建社會誠信可期,社會信用環境必將爲之一變。
晏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