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接A01版)
寧佩英一直保持着每天收聽兩個小時新聞廣播的習慣,並認真記錄,然後提煉出最精華的部分進行講解——小到繳納黨費,大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甚至是目前備受關注的物價上漲現象,都成爲她的黨課內容。寧佩英說:“把這些問題結合政策進行講解,大家就懂了,也不會發牢騷了。理論就是要和生活結合起來講,在我的課堂上,沒有睡覺的,大家都支着耳朵聽。 ”
曾經有人問寧佩英,爲什麼要堅持組織學習活動。她毫不猶豫地回答:“學習對於生活是必須的,對我來說它甚至比吃飯和睡覺更重要。 ”上百本自費購買的書籍、上千份黨報黨刊、9本教案、20餘萬字的自學筆記整齊地擺在寧佩英的桌子上、櫃子裏,訴說着她對學習的執着。
十年來風雨不誤堅持宣講
寧佩英的身體一直不好,身患雙側股骨頭壞死的重病,走起路來十分困難。2006年手術失敗後,她只能依靠拄拐勉強行走。後來,寧佩英的家搬到了城鄉接合部,坐車回老房子要花一個多小時,可她仍然堅持定期回“家庭黨校”組織學習活動,而且堅決表示絕不會將房子出租或出售。因爲,這裏有一羣樂於學習的老同志,這裏凝聚着一股高亢的學習熱情,這裏更有着屬於大家共同的美好回憶。
十年光陰,轉瞬即逝。如今,“家庭黨校”累計學習已達上千次,參加學習活動人員由最開始的8人發展到現在的40多人。通過學習,大大提高了社區黨員的思想境界。
爲鼓勵、學習寧佩英的做法和精神,2010年3月,人民廣場街道黨工委在建立黨員服務中心的同時設立了“寧佩英工作站”,面向全轄區黨員羣衆開展教育,寧佩英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站成立以來,寧佩英每半個月組織一次黨課學習,並組織工作站其他成員到區黨校和學校進行授課。
掛了工作站的牌子後,寧佩英的工作更加忙碌了。街道曾有意包臺車接送寧佩英,但被她斷然拒絕:“來回接送就是4趟,兩趟是空車來回跑,消耗多大啊!不能因爲我一個人造成這麼多的麻煩。 ”後來,街道又提出每月給予寧佩英2000元補助,又被她婉言拒絕。樸實的寧佩英笑着說:“這裏有一羣既認可我、又樂於學習的老同志,我一定要把學習的成果與他們一起分享。我身體沒問題,大家別擔心! ”
感染更多人加入學習隊伍
在寧佩英的帶動下,一批既有理論功底又有實踐經驗的老黨員紛紛加入進來,其中就包括“全國學習型家庭”代表解傳良,大連市最老義工、遼寧省道德模範標兵張貞慧,關心下一代典型、全國一級英模毛子聖和大連市旅遊形象大使高永臣等。大家定期爲轄區黨員羣衆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諮詢、解答訴求、健康疏導、政策宣講、理論研討、現場教學等全方位、多層次服務,並通過“寧佩英工作站”輻射到轄區機關、學校、社區和家庭,對全街道的黨員開展學習和教育,使轄區黨員的學習熱情不斷增強,理論水平日益提高。
爲了建立和完善工作站的學習教育和管理機制,街道每年拿出2萬元經費保障工作站的正常運行。寧佩英每半個月組織一次黨課,2010年3月至今,共舉辦各類黨課20餘次。
在寧佩英的讀書筆記裏有這樣一段話:我退休回家後,也曾有過困惑和失落,覺得一切都結束了。但在冷靜思考後,我認識到,雖然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畫上了句號,但並不等於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盡頭。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我決定投身到創建文明社區、建設美好和諧家園的社會活動中去。
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老黨員,帶領着她的“寧佩英工作站”,在理論學習的路上不斷前行,把理論渲染成一面面彩色的旗幟。陽光下,每一面迎風簇動的旗幟都訴說着老黨員寧佩英對黨矢志不渝的愛,指引着一個個理論春天的到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