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娥有些驚訝,這幾天有記者找她,跟她聊一個多月前在高速公路上,主動讓一個青年搭車的事,“我一個普通老百姓幹了什麼,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問?”
本報11月2日冰點週刊刊發《富家子千里搭車記》一文,講述了大學生吳大偉從天津搭便車到貴州的經歷。在渝黔高速公路綦江服務站,一輛破舊的長安牌面包車主動讓他搭車到貴州遵義市桐梓縣,請他吃過一頓豐盛的晚餐後,一車人又把他送回高速公路。
長安牌面包車上的好心人正是王娥——桐梓縣婁山關鎮官渡村村民。在高速公路上,王娥幫吳大偉攔了一輛轎車,並託轎車司機照顧這位大學生,把他送到遵義。
直到11月4日下午,坐在網吧裏看完這篇報道和大家的評論,王娥才知道,當時的吳大偉是在體驗社會,自己的行爲在他眼裏是“只有在國外才能有的經歷”。
在博客、微博、論壇上,有無數網友被王娥的行爲感動,許多人認爲在“小悅悅”事件中的冷漠之後,看到了社會的溫暖。網友“韓兆慶”給中國青年報記者留言說:“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重新用心認識一下這個世界,而不是人云亦云。”
“看到他在路邊攔車的時候,我想他是不是被騙了,沒錢坐車。”王娥說,自己曾經被騙過,知道當時多麼希望有人幫助,所以沒想太多就停車了。
當時,車上還有王娥的前夫、兩個月大的兒子、王娥的姐姐和一個朋友,他們5個人從重慶回遵義桐梓的家。
車停下後,王娥對這個陌生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高高胖胖的娃兒”。吳大偉的目的地是貴陽,王娥的目的地是桐梓,從重慶到貴陽必須路過桐梓。於是,王娥便打開車門,讓眼前這個實際身高1.79米、體重220斤的“大傢伙”坐在最後一排的空位上,挨着行李。
“沒有那麼多壞人吧?再說我們車上這麼多人呢,不怕。”王娥認定吳大偉要麼是在外打工回家沒錢,要麼是做傳銷被騙了自己跑出來。
一路上,王娥和姐姐輪番跟吳大偉聊天。吳大偉自稱是大學生,再具體的情況就不說了,只是低着頭看手機、看地圖。
大約晚上8點,一車人到了桐梓。吳大偉想在收費站下車道別,一車人硬是拉着把他帶到一個餐館。在王娥的感覺中,到餐館時,吳大偉並不是很信任他們,要吃自己帶的乾糧。
王娥的姐姐用帶有貴州方言的普通話告訴吳大偉:“小娃兒出門在外,不能餓着。”
那頓飯,王娥特別點了青椒土豆絲、折耳根炒臘肉、炒肚子、炒豬肝等六七個菜,“記得娃娃都愛吃青椒土豆絲,臘肉是桐梓的特色,外地過來,必須要嚐嚐。”
在飯桌上,吳大偉忍不住問王娥姐妹倆爲什麼這樣慷慨地幫助自己。兩位大姐說,她們當年去廣東打工,有一次身上只剩兩元錢,就靠一路搭車回到貴州,在姐妹倆眼裏,吳大偉和她們當年情況差不多,當然要幫助。
王娥回憶說,那天,吳大偉吃了很多土豆絲和臘肉,雖然塊頭很大,但在自己眼裏,他還是學校裏的“娃兒”。這頓飯總共花費了140多元,對自己來說“不算多也不算少”。
在高速公路邊送別吳大偉時,王娥姐妹倆把身上的45元零錢塞給他。“我們農村人吃苦吃慣了,現在這些娃娃一個人出門,不容易,能幫就幫。”王娥一再解釋說,自己不是刻意做助人爲樂的事,就是要回家,順便把吳大偉帶上了,要吃飯,順便把吳大偉叫上了,最後看一個娃娃出門不容易,送了幾步路,“我這算是順水人情吧。”
網友並沒有把王娥的所作所爲看做“順水人情”。
網友“pdison”留言說:我們或許對這個世界絕望過,生活也頹廢過,但是因爲見識到了真正的關懷以及溫暖,我們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我們開始相信社會,開始慢慢在改變,我們相信“80後”、“90後”會創造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
網友“鄉村騎士”則指出:即使只改變一點點,你也使這個社會好了一點點。
在網絡上,這個事例還引發了人們對於當今社會“信任度”與“安全感”的思考。
新浪網友“楊格196661”說,自己的車上會常備紙筆,遇到外人問路就詳細畫出路線,順路的就帶一段。
這位網友說,當自己主動停車想幫助別人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他們充滿疑慮的眼神,也被多次禮貌地拒絕過。他曾主動停車搭載陌生的一家5口,上車後女主人自言自語:“還有這好事?”
“不過我無所謂,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楊格196661”說,令他最欣慰的一次是,給一個小學生讓行後,小學生回過身說了聲:“謝謝叔叔。”
回想起自己這一路的心情,吳大偉用“大起大落”來形容:“不斷有人拋來白眼,但瀕臨絕望時,又有人爲自己搖下車窗。”
他在網上轉發了魯迅的語句,用以諷刺“小悅悅”事件和此前多起事件中冷漠的人們——“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裏,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
但吳大偉說,如果看到路上有人摔倒,自己還是會去扶起,只是需要找個證人,“即使會被訛詐,我覺得還是應該對這個世界抱有希望,總有一些好的東西會留下來”。
王娥沒有加入網絡上的討論和反思,離開網吧,她又回到跟人討價還價的小生意中,她告訴記者,她就想說一句話:“這個社會不缺乏溫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