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福建省浦城縣人民法院在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同時,認真審理好涉少犯罪案件,探索性開展“三個延伸”、“多個用心”。兩年來,該院共審理未成年犯罪案件46件73人,回訪幫教52人,重新犯罪率爲零。
庭前延伸。法官在開庭前走訪瞭解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環境和在校學習情況,掌握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前的經歷和表現及犯罪動機,爲庭審教育做好準備。
庭中延伸。該院通過不公開開庭審理,法官組織未成年人的家長和教師到庭幫教,並根據未成年被告人的悔罪表現,最終確定能否適用緩刑。
庭後延伸。法官對判處緩刑和判處實刑的未成年被告人進行回訪考察,派出法官和未成年犯結對幫教,切實解決他們的復學、升學等問題,積極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用“心”審。該院在涉少案件中引入心理疏導機制,在審理涉及失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推行“心理緩和法”和“矛盾疏導法”,即法官以平易近人的方法取得當事人的信任,努力創造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消除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將心理疏導貫穿在整個審判過程中,使失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保護,避免因案件審理期過長,使失足未成年人權利保護處於不確定的狀態,造成失足未成年人心理壓力,影響其身心健康。
真“心”幫。該院對未成年犯開展“心理矯正”。庭前查清未成年被告人犯罪的心理癥結和心理現狀,對未成年被告人建立幫教檔案;庭中由具有心理學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對具有情緒型、攻擊型等一定情緒的未成年被告人進行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判後由法官、社區幹部與心理健康存在障礙,對自己未來人生之路缺乏規劃或絕望的少年犯談心,開展心理諮詢、心理疏導,切實解決他們的“心病”,幫助他們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避免其重新犯罪。
援“心”段。設立“心理審判援助”階段,該院將心理疏導貫穿在整個案件的過程中,深入分析和揣摩他們的心理,找準問題的切入點,爲他們解疑釋惑、提供建議,引導他們正確處理親子關係、鄰里關係等。
爲完善少年審判工作,該院少年庭還與縣人大、縣委政法委、團縣委、縣教育局等單位反覆討論,於去年4月成立了幫教基地,形成了社區、學校、家庭、法庭對未成年犯立體矯治幫教體系。
(季清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