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謠言是這樣傳開的
玉溪要發生地震的傳言讓許多人做出了一次艱難的選擇:逃離玉溪。從事媒體工作的郭先生接到了電話,幾乎是同一種聲音,“玉溪要發生地震了,我們出去躲幾日。”
出於職業習慣,郭先生首先想到的是求證。可來自官方的消息遲遲不見,只有零星的網絡闢謠的聲音。“基於理性的判斷,我相信那肯定是謠言,但是隨着打電話問的人多了,我也害怕了。”
風起於青萍之末,一則包含着錯誤信息的求證帖子如何演變成一起風波,除了謠言本身之外,我們需要思考的東西還有什麼?此時我想起作家慕容雪村在《中國,少了一味藥》中曾寫道,“有一種社會之病久治不愈,原因也是少了一味藥,這味藥就是常識。”
就這件事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事件的起因很簡單,就是紅塔區的居民陸續領到了“防災應急包”,這份“天上掉下來的午餐”令許多人在高興的同時,也滋生一種不安的情緒,“是不是要發生地震了?”
在沒有官方消息的情況下,人們只好將求證的目光投向網絡。當“冷血”的帖子出現後,不安情緒爆發了,於是開始有人逃離玉溪。“一個時間地點指向非常明確的帖子,很容易被認爲是確切消息,哪怕它帶有求證的字樣。”李正平說,因爲來自官方的言語少之又少,作爲官方與民間橋樑的他剛開始也只能口號式地請求網友們不要“以訛傳訛”。
常識就這樣被擊得粉碎,謠言越傳越廣。晚報記者還接到了不少公務員求證的電話。
11月3日,官方通過手機短信發佈了闢謠信息,這距離謠言散播已經一個星期。隨後的幾日,謠言並沒有完全散去,直到6日過去,才宣告了謠言的終結。
“官方處理不及時,才導致了謠言的大肆傳播。”市民張維向記者抱怨,“如果剛出現謠言,官方就能出來說明,大家何必提心吊膽過日子。”
此次風波讓高古樓網站的管理員馬力頗有感悟,“今後對於類似信息,論壇都會做監控,第一時間會找到相關部門求證,如果沒被證實,論壇會相應做一些話題設置和引導,避免錯誤信息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