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那些在路上隨意攔車要錢的交警,與其說是執法人員,毋寧說是披着制服的車匪路霸。
什麼人來錢快?什麼人賺錢難?日前,央視記者跟隨運煤車行至山西嵐縣境內時找到了一個現實答案。一名交警攔住運煤貨車,通過車門縫伸出了一個手指,司機只好交出一百元錢,整個“執法”過程只有十秒鐘。沒有違規現象,沒有罰款理由,沒有收據,沒有罰單,簡單得只剩下了一個環節:我伸手,你掏錢。無端掏出100塊,對於兩個在堵車時連五元錢一暖瓶熱水都不捨得買的司機來說,是個艱難的付出。然而,這樣的行進似乎沒有盡頭,車到山西盂縣境內,還將遭遇“雙向攔車,逢車必檢”的“禮遇”。
如果說雁過拔毛的“買路錢”給煤車司機心裏添堵,那麼青銀高速陝西至山西段因爲關卡林立、執法混亂,則造成了大規模、常態化的交通擁堵。5家檢測站扼阻西煤東運要道,各自爲政,檢查手續繁瑣又漫長,製造了綿延於黃河兩岸長達數十公里的凝固車流,使原本只要一天半的路程拉長至五六天,把古人“行路難”的主題由天然屏障重新詮釋爲人爲阻滯。
亂罰款亂收費、亂設卡亂檢查,這些讓司機們叫苦不迭的路橋執法亂象,正在成爲煤路“常梗阻”的重要病因。這種梗阻,不僅表現在亂執法造成的車輛不好走、道路不暢通,而且在更深層面上導致了資源配置的低效、利益流動的失衡。煤炭運價壓過坑口價,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
運輸環節的“中部崛起”,推高了煤炭價格,不合理地切分了較大份額的蛋糕。既使得上游的煤炭企業未能獲得可持續發展需要增加的必要投入,煤企職工生活質量未能因煤價上漲得到應有改善,也使得運煤司機爲了彌補運費損失不惜嚴重超載,更使得下游的生產企業成本上升,居民的取暖負擔加重。結果是,全社會都要爲高運費、高煤價埋單。
然而,與大多數人利益受損相比,一些部門、一些人通過其管理道路橋樑的職權,把管理簡化爲罰款,把執法異化爲創收,煤路成爲少數部門、少數人的“提款機”“搖錢樹”,養肥了一批牟取私利的寄生蟲。那些在路上隨意攔車要錢的交警,與其說是執法人員,毋寧說是披着制服的車匪路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