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編輯動機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郊野公園納入本市未來綠化規劃,無論從城市規劃還是市民生活等角度來看,其影響及意義都將是深遠並深刻的。記者採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深入解讀了本市未來綠化規劃將給本市及市民生活帶來的各種影響,還請專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借鑑莫斯科綠色城市和巴黎區域環城綠帶、香港建設郊野公園等經驗,本市未來計劃在環城四區和濱海新區規劃16個郊野公園,其中北辰3個,西青2個,津南2個,東麗3個,濱海新區6個,規劃總面積達到810平方公里。據介紹,郊野公園的建設,不僅能夠極大地改善城市整體生態環境、維護城市生態平衡,還能爲城市居民提供遊憩和開展戶外科普活動的場所,並能有效防止城市建成區的無序蔓延,對本市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對於本市即將建設郊野公園等信息,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張寶義對此十分感興趣並相當關注,對此張所長給出評價是:“這是一個從市政府到基層每個市民都叫好的事情。”
張寶義所長介紹說,從社會學角度來看,首先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擁有私家車的市民越來越多,日常的短途遊樂越來越受市民歡迎。結合英國、中國香港等地郊野公園建設經驗,郊野公園的建設對於市民日常短途郊遊、週末休閒等是一個十分良好的補充。其次由於城市生活的擁擠、日常工作生活的壓力大等因素,郊野公園的建設對於市民平常接觸大自然,拓寬市民日常的生活空間、釋放生活壓力等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再次短途郊野出遊,非常適合家人或好友結伴而行,因此郊野公園的建設對於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維護社會和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最後,從環境及經濟角度來看,郊野公園的建設對於本市的整個環境綠化具有良好推動作用。隨着在環城郊區建設郊野公園,日後市民遊玩必然給當地帶來一定消費,因此郊野公園對於當地培育經濟增長點將起到一定作用。
專家建議
做好交通規劃精選栽種植被
郊野公園對本市來說還算一個新鮮事物,但是國內外已經有許多城市早已建設多年,張寶義所長對此有所瞭解並實地體驗過。結合其個人掌握的情況,張所長對本市建設郊野公園提了三點建議。
首先是未來建成後的管理問題。張所長說,郊野公園和市內的水上公園等相比,其區別較大,首先一個是面積要遠大於市內公園。其次人造景觀相對市區公園要少,更接近純自然狀態,在遊玩過程中更能讓人體驗到自然趣味。郊野公園一旦建成開放,大量的遊人涌入首先帶來的難題便是管理。從國內外郊野公園的建設管理來看,這方面需要早下工夫多做準備,遊客的素質如果不高,給公園造成的破壞恢復起來很難,以及外地出現過的公園內公廁過少造成的遊客如廁難等,因此針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需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其次,結合北京經驗來看,每到週末市民出行,由於人流集中給交通帶來一定負擔,前往郊野公園不方便。針對這個問題,本市在建設郊野公園時,考慮到屆時市民集中出遊的可能,要注意相應的交通規劃,避免出現北京類似的擁堵情況。
最後,郊野公園屆時人流量大,灌木叢、林木等植被與遊人“接觸”會比較頻繁,園區栽種的植被上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選擇耐“折騰”的花草樹木,如此可以保證公園植被的穩定,同時防止資源浪費節約資金。撰文新報見習記者彭未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