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南開科技企業服務中心是本市首個區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平臺 |
![]() |
| 猛獁科技有限公司 |
![]() |
| 天津科技大學主持設計的可移動污水處理車下線 |
![]() |
| 長榮印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
![]() |
| 西青區西營門服務工作組深入奧美賽企業現場幫扶 |
![]() |
| 紅橋區卓朗科技發展公司 |
天津北方網訊:自去年9月天津市召開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動員會至今,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申請已佔到全市的80%,工業總產值約佔全市的30%,佔全市企業數量比上年增加1個百分點。發揮了推動本市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
據瞭解,本市現有的1.96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分佈於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等重點科技領域,雖然其數量僅佔全市企業總數的10%,但截至今年上半年專利申請量已達到全市企業的近80%,總產值佔到了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0%。根據發展計劃,到2015年本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將發展到4.4萬家,其中“小巨人”企業1880家,年產值超過1萬億元。同時,通過一系列特色扶持措施,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將在天津這片沃土上圓創業夢。
如今,越來越多掌握核心技術的科技“小巨人”,已成爲本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強勁“加速器”。記者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市科委將加大工作力度,重點實施“春筍培育”、“巨人成長”、“服務提升”三大工程,進一步推動“小巨人”多生快長。預計年底前全市可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200家,累計認定總量達2萬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小巨人”企業達1050家。
“春筍培育”工程
實施“春筍培育”工程,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羣體規模實現鋪天蓋地。大力發展各類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激勵各方面科技人才通過多種途徑創辦企業。到今年底實現三個“一千”的發展目標,即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創業1000家,引進1000家,轉型升級1000家。“春筍培育”工程包括五個行動:一是“創業圓夢行動”,通過籌辦重大創業活動,積極支持幫助各類人才創業,鼓勵高校師生、科研人員、國有企事業單位員工、海外歸國人員、本地民營資本等多種途徑創業。二是“引聚資源行動”,充分發揮產業創新平臺、產業化基地等載體作用,開展科技招商引智工作,大力引進聚集各種投資主體,來津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三是“轉型升級行動”,制定激勵轉型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科技特派員隊伍,促進先進適用技術和成果在企業的推廣應用。四是“天使服務行動”,完善天使投資機制,組織建立高效、便捷、暢通的天使投資者服務網絡。五是“築巢搭臺行動”,構建國家級、市級、區縣級三級孵化平臺體系,構建從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孵化服務體系,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專業化聚集、集羣化發展。
“巨人成長”工程
實施“巨人成長”工程,壯大一批領先型超億元企業。加大對潛力企業和重點產品的支持力度,聚焦支持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前景廣闊的新產品,使其迅速發展壯大,成爲本市的龍頭企業。
“巨人成長”工程包括四個行動:
“技術創新行動”,積極爭取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資助,加大政府週轉資金扶持力度,完善和建立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增強共性技術服務支撐。
“一企一策行動”,按領域、按區域選擇技術先進、市場前景好的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按照“一企業一方案”的原則,量身定做搞好服務,給予重點支持和幫扶。形成“雙百”發展目標,即培育100家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小巨人企業,打造100傢俱有上市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創新聯盟行動”,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並形成持續支持措施,促進以龍頭企業爲核心的戰略合作關係,實現創新成果產業化,提高產業集羣競爭力。
“走出去行動”,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促進產學研結合,促進人才、技術、成果向企業轉移。
“服務提升”工程
實施“服務提升”工程,營造創新創業優良氛圍。“服務提升”工程包括六個行動:一是“科技金融體系完善行動”,鼓勵和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到海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進一步加強對金融機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服務的統計和評價。二是“計劃改革行動”,改革科技獎勵制度,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三是“公共服務資源建設行動”,進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網,扶持和打造一批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加大大型儀器設備、實驗室等公共技術服務資源的開放力度。四是“幹部幫扶行動”,加強對各區縣、各功能區處級以上幹部幫助新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考覈,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工作中的帶頭作用。五是“區縣服務行動”,進一步發揮市、區兩級服務組的服務作用,引導在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上“比、學、趕、幫、超”。六是“宣傳宣講行動”,組織“創新創業講師團”,宣傳樹立成功創業典型,引導和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撰文馬庚申本報攝影尉遲健平劉乃文靳煦男劉姍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