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奧體中心 |
 |
| 泰達足球場 |
 |
| 天津市職工慶“五一”體育健身嘉年華活動隆重舉行 |
 |
| 本市新近改造完成和新建的健身公園內熱鬧非凡 |
 |
| 2011年京津兩地的冬泳愛好者迎接新年的到來 |
 |
| 市民不出社區就能進行多種健身項目 |
 |
| 千喜巨星影樓免費爲20對盲人夫婦圓了婚紗夢 |
 |
| 盲人計算機大賽增強了盲人的創新和參與能力 |
 |
| 本市“殘疾人尊嚴服務隊”的隊員們爲居民義務演出 |
天津北方網訊: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本市大力發展競技體育和羣衆體育,取得明顯收效,同時對殘疾人實施援助工程,解決了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面提升了社會和諧程度。
讓“五助行動”惠及更多人
“十一五”以來,全市助殘志願者人數累計達到10萬人。市和區縣殘疾人福利基金組織接受社會款物捐贈累計達到6471萬元,全面啓動了助明、助聽、助學、助困、助行的“五助行動”。僅2009年就爲873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爲700名聽力殘疾人捐助助聽器,爲1萬名盲人贈送了盲杖,爲1850名殘疾人贈送了輪椅和助行器,得到了殘疾人的讚譽和良好的社會反響,涌現出一大批助殘先進單位和個人。
在全市開展了婦女兒童健康行動,每年投入1000萬元,爲婦女兒童提供健康篩查,最大限度減少殘疾的發生。
從2009年年底至2010年3月投入2903萬元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送溫暖、獻真情、共建和諧新天津大型公益助殘活動。通過多種形式使10萬殘疾人直接受益。每年舉辦的天津市殘疾兒童藝術節已堅持7年,規模和參與人數逐年增加。天津市兩屆雙十佳自強青少年、助殘愛心大使評選活動在全市範圍內掀起了扶殘助殘的高潮。各區縣結合各自實際,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創新性工作,如和平區成立了智殘人護容隊,組織60名智殘人在社區刮清殘標,每月給予400元補助並上意外傷害保險,解決了部分智殘人靈活就業問題;河北區創建了金搖籃殘疾兒童早期特殊教育指導中心;西青區、津南區實現了最低生活保障城鄉一體化,即把城鎮和農村的低保水平拉平,這在全國也是位於前列的。
發展體育全民健身
“十一五”期間,本市以建設體育強市爲目標,大力發展競技體育和羣衆體育,取得明顯收效。羣衆體育基本形成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在全國率先建起一批體育公園、戶外運動營地等大型羣衆體育示範基地,總面積達160多萬平方米。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爲全市77%的社區建設了全民健身園,爲85%的行政村配建了3100多個全民健身園。在全市建立200多個羣衆體育社團、1000多個健身俱樂部、3000多個市民健身站,建立103個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推廣普及近百項市民喜愛的科學健身方法。目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市民佔38.4%,市民體質總體達標率爲88.6%,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撰文蔣 娟黃建高攝影張凱林王 津曹 彤劉 箏馬春霖龐 劍於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