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不在父母身邊,孝敬別人家的老人就等於是孝敬自己的父母了。”——魏發團
經過一次“跌跤後被扶起”的結緣,素不相識的兩人即建立了10年的“父子情”。
12月16日是林培仁老人95歲生日,也是他和“兒子”——北京廣渠門中學體育老師魏發團結緣的第10個年頭。昨天中午,魏發團剛下課,沒顧上吃飯,就匆匆趕往林培仁老人家看望。
1992年的一個冬日,林老外出晨練,不慎跌倒在雪地上,正好被路過的魏發團發現,他趕忙上前扶起老人,並把他送回了家。沒想到,這場偶遇帶給了魏發團一位新“父親”。短暫接觸,他知道這個家裏平時只有林大爺50多歲的兒媳齊桂蘭照顧老人,於是,他主動承擔起了“兒子”的責任。
2006年,林大爺患了結腸癌,手術後從此不能下樓。兒媳齊桂蘭患有股骨頭壞死和糖尿病,平時走路都得拄拐,病發時只能臥牀。知道老人喜歡北京小吃,魏發團每天天一亮,就騎着自行車到天壇北門的豆汁店爲老人買早點,豆汁、麪茶、小點心……爲了讓老人有個好胃口,他變着花樣買。晚上下課後,他依然會到老人家“報到”,因老人幾年前患了皰疹,無法下地活動,他便當起了按摩師,又做起了護理員。洗腳、擦身、剪指甲,即使學校最忙的時候,魏發團每週也要去“父親”家兩次。
“老爺子身子重,我扶不起來時,就給他打個電話,他隨叫隨到,跟親兒子一樣。”齊桂蘭說,這幾年,幸虧有了魏發團,老人身邊多了個說話的貼心人,“現在精神頭兒倍兒好,胃口也好,吃嘛嘛香”。看着“父子”緊緊握在一起的雙手,齊桂蘭欣慰地笑了。
但像林大爺這樣受魏發團幫助的老人,多達十幾人,有的無人照料、有的經濟拮据、有的則孤寡獨居,作爲一名體育老師,魏發團不僅教他們練拳、健體,還幫他們做家務。
“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我不在父母身邊,孝敬別人家的老人就等於孝敬自己的父母了。”魏發團說,開始,妻子並不理解他的行爲,他便動了個心思。一次,他讓妻子陪自己去照顧林老。看到臥牀不起的老人和丈夫無微不至的照料,妻子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她改變了立場,從此一直支持丈夫。
①魏發團給臥牀的林大爺喂水。
②大男人做起家務來一樣麻利。
③魏發團給林大爺買早點。
④嘮嗑時,他想着辦法逗林大爺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