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國總統奧巴馬14日宣佈,最後一批美軍將在未來幾天內撤離伊拉克,長達9年的伊戰將正式宣告結束。伊戰9年,美國的直接投入是8000億美元;4500多名美軍士兵喪生,3.2萬人傷殘;伊拉克死亡人數超過10萬,幾百萬人受傷或被迫逃離家園。
奧巴馬說,伊拉克已經是一個“獨立自主、穩定自立的主權國家”。而伊總理馬利基附和說:“我們的設定的目標都已完成。”許多伊拉克人或許還不知道這些目標是什麼。那麼美國當年入侵伊拉克的目標又是什麼?如今戰爭已經畫上句號,或許是蓋棺定論的時候了。
2003年3月,布什政府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目的是尋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最終沒找到,美國於是又找出了其他目標:在伊拉克建立民主政府,打擊“基地”組織(不過,戰前伊拉克並沒有“基地”)。但外界認爲美國的真正目的是伊拉克的石油。
如果我們把伊戰看成美國下注很大的一場賭博,那麼現在是揭曉賭局結果的時候了。美國前駐伊大使傑弗裏稱,美國攻伊的最重要目標是消除伊拉克這個中東最重要的安全隱患,美國伊戰的直接目標就是拔掉薩達姆這顆“眼中釘”。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的目標確實達到了。
的確,再也不會有鄰國認爲伊拉克是個威脅:實際上這個曾經在中東乃至世界呼風喚雨的國家已經虛弱得無法應對國內安全局勢,更何談威脅他國。據報道,伊拉克空軍現在只有三架戰機,估計到2020年纔有能力保護自己的領空。
英國《衛報》說,伊拉克戰爭的勝利者不是美國,而是德黑蘭。“在美國的慷慨幫助下,伊朗成功地清除了伊拉克——這個自己成爲地區超級大國的障礙或潛在對手。”這可能是美國始料未及的。如今,伊朗已經成爲美國在中東最頭疼的問題。
更讓美國失望的是,新成立的伊拉克政府並沒有像美國所希望的那樣親美。首先,美國本期望伊戰能夠改善伊拉克和美國最親密盟友以色列的關係,但是新生的伊拉克至今仍拒絕承認以色列。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希望伊拉克站在美國一邊,但是伊現政權卻一直支持阿薩德總統。在伊朗問題上,美國想孤立伊朗,但是伊拉克現政權卻與伊朗關係密切。
如果我們將伊戰比作美國在中東的一次投資,那麼,與前面提到的那些代價相比,伊戰的收益顯然不划算。
對3000萬伊拉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否就合算?姑且不說前面提到的巨大人員傷亡。美國說伊拉克人獲得了自由,但是也失去了往日的國際地位。美國說伊拉克已經安全了,但是巴格達的大街上到處仍是排着長隊等待通過安檢的汽車,小區外面仍被水泥墩所封鎖,暗殺、路邊炸彈和暴力衝突持續不斷,教派衝突、庫爾德領土和石油問題……隨着美軍撤離的腳步遠去,伊拉克大街上所呈現的更多的不是喜悅,而是恐懼:人們擔心暴力將捲土重來,經濟仍將停滯不前,國家將要分裂……美軍的撤離或許不是終結,而是新衝突的開始。
文/喻滿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