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花旗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比特爲英國《金融時報》撰稿稱,如歐元區解體,即便只是部分解體即一個或多個財政實力和競爭力較弱的國家退出,其後果都將是十分糟糕。儘管歐元區的解體不會完全摧毀歐盟,也不會引發像過去那樣曾給歐洲大陸抹黑的衝突,但似乎仍有相當充分的理由繼續維持這個聯盟。其文章主要觀點有:
一、歐元區解體將引發全球性衰退。歐元區全面或是徹底解體,分裂成“大德國馬克區”和大約10種不同國家的貨幣,這將引發一場大混亂。現有的政治、經濟及法律承諾不會按照計劃有序而漸進地得到解除。財政實力和競爭力疲弱的歐元區成員國,其無序的主權違約也許會成爲引發全體退出還是部分退出的導火索。這些國家的貨幣將大幅貶值,銀行也將紛紛倒閉。如果西班牙和意大利也退出歐元區,歐盟和北美範圍內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將相繼倒閉,隨之而來的將會有續數年的全球性衰退。屆時GDP的下滑幅度可能超過10%,西方國家的失業率將觸及20%,甚至更高。新興市場也將未能倖免。
二、希臘退出將導致其經濟產出嚴重縮水。據其個人估計,希臘退出歐元區有20%至25%的可能性。一旦退出,包括銀行存款、主權債務、養老金及工資在內的多數合約將重新以新德拉克馬,即希臘未加入歐元區之前的貨幣計價,隨後,這種新貨幣將大幅貶值,貶值幅度可能達65%。一旦形成退出預期,儲戶將逃離希臘的銀行,所有以希臘法律爲準的新增貸款活動將名存實亡。即便是在退出前,主權和銀行體系也將由於缺少貸款而崩潰。而退出之後,那些依據外國法律制定的合約及金融文書則可能繼續以歐元計價。資產負債表將失去平衡,大面積違約、資不抵債和破產的情況將陸續出現。儘管希臘可以從新德拉克馬的大幅貶值中獲得暫時性的競爭優勢,但正如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一樣,希臘並不具備持久的名義剛性,因此無法使這種暫時性的競爭優勢延續下去。飆漲的薪資和高企的物價將使缺乏競爭力的一幕重新上演。缺少外部融資,進口將下滑,國內生產將遭到破壞,總需求和總供給將互相影響並集體下行。
三、希臘退出的效仿效應不容忽視。如希臘是由於其它成員國拒絕爲其主權債務提供融資、以及歐洲央行(ECB)拒絕爲希臘銀行提供資金而被排擠出歐元區的話,市場就要開始揣測下一個最有可能出局的國家了。這將促使這個國家的銀行出現擠兌,向該國主權債務、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的資金也將終止。接下來,恐慌情緒實際上可能還會迫使這個受影響的國家脫離歐元區。退出也許會像傳染病一樣,席捲歐元區其餘的外圍國家——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和意大利——然後開始影響比利時、奧地利、法國這些“軟核心”國家。
四、主權違約將重創歐洲金融業。由於希臘在歐元區GDP及公共債務中所佔的比重僅分別爲2.2%和4%,因此,如僅希臘一國出現無序的主權違約且退出歐元區,情況還是可控的。然而,若是所有五個外圍國家都出現無序的主權違約且都退出歐元區,儘管這種情況概率很小,那麼它拖垮的將不僅是歐洲銀行業系統,還有北大西洋金融體系,以及全球金融系統中其餘具有國際風險敞口的部分。
五、德國等成員國退出後果則將更具破壞性。在試圖建立一個單邊的財政聯盟,無限量地發行歐元債券,或是在不需要以預防下次危機爲考慮、從而放棄相應財政主權的前提下,由實力較強的國家向較弱國家轉移資金,抑或是歐洲央行要踏上“魏瑪之路”的情況下,會使德國退出歐元區一幕成爲可能。德國和歐元區其它核心成員國將推出新的德國馬克並大幅升值。由於持有原有外圍國家和“軟核心”國家的風險敞口而出現虧損,這一新區域內的金融機構必然要獲得救助。餘下的歐元區國家在缺少維繫紐帶的情況下,可能會分解成11個不同國家的貨幣。所有曾以歐元計價的合約和文書的法律意義及效力將全部重寫。除了專攻貨幣法的律師以外,所有人都將變得更加窮困。(王凱園)
(來源:商務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