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落選中科院新科院士一事近來備受關注。對此,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委會祕書長曹效業迴應說,施一公和饒毅國籍沒有問題,其雙雙落選院士與“國籍”無關。
中科院增選院士每兩年舉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被推薦人需要提交當前有效的中國國籍證明,即中國國籍身份證件的複印件。
據媒體報道,一位不願具名的中科院院士稱,施一公落選主要是國籍問題。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委會祕書長曹效業表示,並不存在國籍問題。關於國籍的問題,公安部給過一個函。有兩句話,一是從某年某日起,兩人具有中國國籍,二是相關手續還沒有辦完。曹效業說,中科院學部主席團經過討論後,認定他們擁有中國國籍,也將其列入了有效候選人中。
曹效業說,當時,施一公所在學部70多位院士到場投票。按程序此前會安排三個和候選人“同行”(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的院士對其進行調查。評審時,詳細介紹每個候選人具體情況。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說,他相信絕大部分生物醫學院士不會說施一公學術水平有問題。施一公要比很多人的水平高一大截,施一公在國內發表的優秀論文遠多於中國任何科學家。
饒毅在自己落選時曾表示,落選並非學術原因,而是海歸學者“不會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