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歲末隆冬,市民宋文煥一家子搬進了秋麗家園公租房小區,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住上了這麼好的新房,我們全家從心底裏感謝黨和政府!”
今年是本市連續實施20項民心工程的第五個年頭。本市堅持更多精力向民生傾注、更多資源向民生傾斜的思路,圍繞住房、就業、收入、社會保障、醫療、教育、交通出行等方面,精心實施20項民心工程。年終盤點交答卷,喜人數字一串串,解決了一批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改善了羣衆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凝聚了民心民氣,推進了社會和諧,讓百姓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民心工程深得民心。
民心工程碩果滿枝
今年,本市把解決羣衆實際問題作爲實施“民心工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爲羣衆謀福祉。年終歲末,本市20項民心工程68個子項相繼進入收尾階段,民心工程結出“滿枝碩果”,其中一些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今年本市將住房保障工作列爲全市20項民心工程之首,初步形成了“租、售、補”相結合、“發放三種補貼”、“建設三種住房”的政策體系,爲解決中低收入羣衆住房問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600萬平方米、23.87萬套,向8.53萬戶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租房補貼;市內六區直管民用公房修繕工程全面竣工,累計維修房屋345.74萬平方米,7.5萬戶居民直接受益。今年保障性住房全部開工建設,提前一個月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在保障範圍、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羣衆受益戶數等方面位居全國前列。
剛搬進秋麗家園公租房小區的宋文煥一家四口人,在新房裏樂開了花:“以前全家擠在15平方米的平房裏,如今房子50多平方米,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間。我這套兩居室月租金除政府租房補貼外,每月只需自己支付255元。”像宋文煥這樣,今年以來,本市先後推出秋怡家園、秋麗家園等9個公租房項目、近萬套房源,已有6400餘戶家庭先後配租了公租房。
今年本市各區縣圍繞項目拉動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培訓促進就業,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就業人數43.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首次發佈行業工資指導線,將最低工資標準由920元調整爲1160元,增長26%,調整幅度爲歷年最大。
今年全市社會保障覆蓋範圍擴大,養老覆蓋人數達到538萬人,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更多人羣納入保障範圍。全市138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水平由1520元提高到1700元,月人均增幅11.8%,高於全國平均增幅近2個百分點。
教育,始終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納入今年20項民心工程的58所中小學校舍改造項目已如期完成。此外,本市已爲城鄉681.22萬居民建立電子化健康檔案,進一步方便了居民就醫。在繁華商業區、快速交通等人流密集路段建成20座人行天橋,增設交通安全島45處,方便了羣衆跨路通行。
創新機制,確保落實到位
今年本市在全國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走出了“政府牽頭、公衆參與、部門運作、區縣協助”以民心工程帶動民生建設具有天津特色的新路子,新機制確保每一項民心工程落實到位。
創新政策投資管理機制,是本市實施民心工程的保障。今年市政府、各責任部門先後制定出臺就業、養老、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涉及民生方方面面的多項配套政策,形成了較爲完善的政策體系。投資上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財政扶持的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格局。管理上始終把創新擺在首位,形成了城市管理長效機制。
作爲今年20項民心工程之一,第一熱電廠供熱轉換工程因工程量大、時間緊迫、困難多,創下了歷史之最。工程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說:“我們每一個項目具體責任明確到每個點位,按常規需要兩年的工程,我們只用半年時間就讓這條目前國內最長的供熱幹管實現全線貫通,確保10萬餘戶居民和600多戶企事業單位溫暖過冬。”
今年,本市還進一步傾聽民聲、集中民智、把握民意,廣泛向羣衆徵集意見建議,作爲民心工程項目建設工作的重要參考。在2012年20項民心工程徵集意見中,近半月內共收到意見建議6200餘條。本報記者雷風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