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受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影響,部分民營企業陷入成本居高不下、市場風險激增的困境。然而,浙江一個資源匱乏的山區小縣新昌卻獨樹一幟,保持了企業的高利潤增長。
來自新昌縣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新昌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爲48.62%,遠低於沿海地區60%以上的平均水平。“有多大能力就幹多大的事情。”採訪中,新昌多位民營製造業企業家都這樣說。
浙江省醫藥產業龍頭企業之一的新昌製藥廠負責人李春波告訴記者,“我們的經營利潤100%來自主業。今年我們不僅沒有向銀行貸一分錢,而且有18億元的銀行存款。”記者瞭解到,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新昌企業大都堅守主業,涉足房地產和民間借貸的企業很少。正是因爲有這樣一批冷對“快錢”誘惑、耐得住寂寞的企業家,新昌縣工業經濟實現了逆勢上揚。
在浙江泰坦紡機有限公司,敘利亞客商恰克·阿里沙米告訴記者,“泰坦的產品性能幾乎同歐洲產品一樣,價格卻實惠很多,我們基本確定做泰坦產品的代理商。”在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前11個月,泰坦的銷售、利潤、稅收分別同比增長30%、50%、60%以上,數碼高速劍桿織機等高端產品已經出口到意大利等國際紡織裝備強國。
泰坦紡機有限公司是新昌製造業的一個縮影。統計顯示,3年來新昌工業企業平均利潤率均超過10%,遠高於中國企業聯合會發佈的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的平均利潤率3.84%。
“沒有主業的堅守,就沒有現在的春滿枝頭。”泰坦紡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宥融說,做了20年紡織裝備從未想過轉行,即便是在訂單大幅減少的2008年、2009年,公司仍然拿出銷售總額的30%搞研發,力爭在實業上做出成績。
“新昌企業逆勢上揚,與實施人才戰略、科技創新戰略密不可分。”新昌縣委書記樓建明說。
10月17日,新昌三花集團拿出1000萬元重獎爲企業作出貢獻的科技人才。三花集團董事長張道才表示,三花崛起的奧祕就是人才。爲實現從“成本領先”到“技術領先”的戰略目標,三花以約1億元的高薪,聘請國際專家加入企業的研發團隊。目前三花已擁有專利1116項,其中發明專利671項,國外專利115項。
在新昌採訪,企業家談得最多的就是創新——吸納人才,以實現創新;依託創新,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企業是樹,人才是根。你根深葉茂,市場才認同你。”李春波說,新昌製藥廠的人才戰略已經持續貫徹了20多年,目前99%的產品銷往歐美髮達國家,工廠擁有257項專利、100多個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國際藥典標準中有35個來自這家企業。
記者瞭解到,只有43萬人口的新昌擁有專業技術人才近5萬人。2010年,新昌科技研發費用佔GDP的比重達3.1%,新產品產值佔整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4.09%,產業升級已成爲新昌民營製造業新的發動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