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創業,是一個激動人心的詞彙。在河南省蘭考縣,我們認識了一羣大學生村官。他們選擇了鄉村,用知識和熱情,在土地上實現着創業夢想。創業改變着他們自己,也在改變着農村。
高雲飛:
蔬菜地裏看市場
27歲的高雲飛,是蘭考縣張君墓鎮鄭莊村黨支部副書記。他雖然從商丘師範學院畢業才3年多,經歷卻不簡單。
畢業之後,他到新疆支教一年。2009年回到河南,他又應聘到鄭州的一家公司,但他最後決定回到家鄉考村官。這個總是笑嘻嘻的青年說,“當時的想法是,考上了就幹,沒考上就再出去”。但是,高雲飛再沒有出去。看到許多人種菜卻要靠別人來銷售,高雲飛就決心自己成立合作社,帶着菜農闖市場。
高雲飛的父母都在縣城,還給他買了房子。成立合作社需要錢,他做通了父母的工作,以城裏的房子作抵押,貸款100多萬元,承包100多畝土地,建起塑料大棚。
爲了找銷路,他聯合附近鄉村的幾個村官,一起到湖北、北京等地批發市場談生意,成功將幾十噸鮮菜賣到湖北。爲了種好菜,他不僅向書本學習,還專門到專業村學習種菜經驗。我們採訪他的時候,他興奮地說,最近通過網絡搞合作,準備明年和別的地區合作種西瓜。
採訪完,天色已晚,高雲飛堅持帶我們去看他的菜地。一到地裏,他就走到最前面,說說這裏的芹菜、蘿蔔,講講那裏的白菜、茄子,撩開簾子,領我們鑽進一個個大棚,還不時摘幾個熟了的西紅柿放到我們手裏,“都是無公害的,不洗也能吃”。
村官闖市場,路途不平坦。高雲飛的朋友告訴我們,今年春天芹菜積壓,降到了4分錢一斤也賣不出。眼看着幾十萬元投資就要泡湯,高雲飛難過地喝醉了,躺在這片芹菜地裏。
高雲飛戴着一副黑框眼鏡,圓圓的臉上總掛着淺淺的微笑。看着這個樂呵呵的青年,很難想象他在闖市場中遇到的困難,更想不到他爲克服困難做出的艱苦努力。問起這些,他只說了一句話:“都是過去的事了,將來肯定會越來越好。”
田曉鑫:
做好當下每一件事
田曉鑫和高雲飛是中學同學,他讀的是鄭州大學,學的是法律,現在又和高雲飛一起當起了村官。
這個青年曾經有過很多選擇。他大學畢業時不僅拿到了律師資格證,而且還考取了外地的公務員。但是最後,田曉鑫還是回到了蘭考,考取了村官。
田曉鑫在村官的崗位上幹得不錯。和高雲飛一樣,他也抵押了家裏的房產,貸款承包150多畝土地,辦起了蔬菜合作社。“和高雲飛不一樣的是,我種的不是大路菜,而是特色菜。”他說,高雲飛的市場主要在周邊飯店和超市,而他選擇的是賣到更遠地方。因此,他在種植品種上做了精心選擇。
種菜第一年,田曉鑫也遭遇了芹菜積壓的難題。他開着車,把菜送到了附近學校,白送給食堂。“兩天送出10000多斤,還得求情讓人家收下。”說到這裏,田曉鑫眼眶裏似乎還閃動着淚光。
努力付出得到了回報。田曉鑫現在是固陽鎮嶽寨村的黨支部副書記,原來他是雷寨村的村官。因爲幹得好,被嶽寨村領導要求到這裏來辦合作社。這個言語不多的青年,說起種菜和農村合作組織卻有很多話。
“許多事情,不幹就不知道有多難。”他說,“現在政策好,國家對農村支持很多,但真正在農村創業,也要有吃苦精神。合作社是有生命力的,我們看好它的前景。既然幹起來了,就得把這件事幹好。”
田曉鑫想着未來,卻始終立足於把當下的事情幹好。
趙振朝:
熱愛農村就不怕困難
趙振朝是紅廟鎮夏武營村的大學生村官。在村裏座談的時候,他遠遠地坐着,說話不多,但村黨支部書記張平安對他十分器重。
趙振朝在黃河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是大學生黨員。2008年他考取村官,到夏武營村當起了黨支部副書記。這個村是一個傳統蔬菜種植專業村,張平安經營蔬菜已有多年,他牽頭成立的蔬菜合作社吸納了全村430多戶人家中的340多戶。張平安堅定地說,大學生到農村來創業,有優勢。
“只要熱愛農村,熱愛農業,他們就能發揮作用。”這位村幹部把感情因素放到了第一位。在他眼裏,趙振朝最大的特點就是熱愛農村和農業。剛到這裏第一年,村裏的蔬菜大棚建設需要人,趙振朝的孩子剛剛1歲,家裏也正是離不開人的時候。但這個年輕人把村裏的事放在心上,經常抱着1歲的孩子到大棚工地上去處理一些事情。
張平安說,趙振朝作爲大學生村官在引導農民、宣傳先進科技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他把趙振朝也吸納到合作社裏來,還和他共同辦了一個蔬菜大棚。
在經營這個蔬菜大棚的過程中,趙振朝跟着張平安學技術、跑市場,參與合作社的事務,漸漸地熟悉起農業和農村的事情來。經營大棚,也讓這個走出校門不久的孩子在農民中間發揮起自己的作用。“村官創業不容易,但只要努力就能幹好。”張平安這樣評價趙振朝。
“在農村創業,自然要艱難一點”,但因爲有了張平安的支持,趙振朝很有信心。他說,“幹事情雖然有困難,但我們熱愛農村,不怕困難。”
王金貴、劉雨光:
到最基層找“感覺”
王金貴、劉雨光也是大學畢業之後考取村官的。他們暫時還沒有能力領辦合作社、帶頭闖市場,但也在農村尋找着自己的角色定位。用王金貴的話說,就是“慢慢地融入農村”。
王金貴任村官的村莊叫張君墓鎮石砦村。他是商丘師範學院畢業的。兩年多時間裏,他已經開始找到“村幹部的感覺”。這感覺是什麼呢?就要把農民集合起來,讓農民自願跟着自己幹。作爲大學生村官,他覺得,不僅要帶給農民新觀念,還要努力做給他們看。王金貴在村裏租了兩畝地試種洋蔥。他信心十足地告訴我們,條件成熟了,也要辦合作社,帶着農民闖市場。
劉雨光是張君墓鎮劉土山村的村官。他當了兩年村主任助理,最大的感受是“現在可以和農民溝通了”。這位不善言辭的青年,兩年來一直在默默地融入農村。村裏留守兒童和老人多,有空他就幫忙照看一下孩子,和老人聊天,看到有人忙不過來,就到地裏去幫忙收玉米、割麥子。他就是通過這樣的點滴努力,逐漸得到了村裏人的信任。
在蘭考,大學生村官有近500名,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名。在許多農村青年都外出打工的農村,這些年輕人正在成爲新農村建設的新生力量。張君墓鎮阮寨村的王金奎說,“我們在村裏能找到的同齡人也不多,難得有交流,所以,我們這些村官平常總是互相鼓勵,互相幫助”。
在蘭考縣人勞局小額擔保中心,記者看到厚厚的大學生村官貸款檔案。擔保中心的苗東林介紹,目前共爲大學生村幹部提供各類貸款服務160多次,擔保貸款500多萬元。他們還設立了“大學生村幹部創業基金”。全縣已有67名大學生村幹部擁有自己的創業項目,共建立大學生村幹部創業基地12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