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TAKEFOTO
姜寶君
突出人物:
韓寒
文章
李宇春
丁俊暉
姚明……
他們是計劃生育的一代,他們是改革開放的一代。他們是獨生子女的一代。
如今,他們正走進而立之年。當他們開始走進生活的舞臺時,他們趕上了高物價,高房價……
當他們開始獨立時,他們的父輩已老,他們的孩子剛剛出生或即將出生。
他們的前方是要面對的養老,又要照顧身後的妻小。
他們也許是啃老一族,也許是悲催一代。
從他們出生到他們成長,他們都倍受指責,懷疑與批評。
就是在各種各樣的目光中,他們揹負起家庭和生活重擔,開始了翻山爬坡的日子!
當你划着小船盪漾在河面,突然,河水流速加快,你發現此時的小船在激流中很難掌控,不僅要躲避礁石還要防止翻船,險象環生。80後就像這隻小船一樣,從出生那天起,計劃經濟已轉向市場經濟,時代發展的腳步逐漸加快,當你還沒有意識到時,此時已經身在激流之中,你只有努力去追趕潮流,去適應環境的急劇變化。
這一切都給我們留下來了深刻的印象:小學時我們上課前唱着《學習雷鋒好榜樣》,工作時我們更喜歡哼着《東風破》;小學時我們還在用着墨水鋼筆,工作時已經離不開電腦辦公了;小時候我們穿媽媽縫製的棉衣棉褲,大學時就穿上了世界品牌;過去吃冰棍用飯票,現在吃哈根達斯用信用卡;過去看《小龍人》充滿幻想,現在看《變形金剛》感嘆先進;玩過魂鬥羅,也玩過PSP。我們忘記了寫信的格式,卻熟練地發着短信;我們一邊被人注目着,一邊被人鄙視着;我們一邊任人寵溺着,一邊任人聲討着。
變化,一切都在快速的變化着。
陪伴着我們成長的事物消失了,新的事物又填補了上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追上這個時代的步伐,這讓我們感覺疲憊、迷茫和激動。有人開始啃老,有人開始拼爹,也有人成了時代的弄潮兒。
計劃
趕不上變化
1.不是在相親,就是在相親的路上。
2.你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說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
3.單身並不難,難的是應付那些千方百計想讓你結束單身的人。
4.小時候我以爲自己長大後可以拯救整個世界,等長大後才發現整個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5.諸葛亮出山前也沒帶過兵啊,你們憑啥要我有工作經驗。
6.我以爲我很頹廢,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我早報廢了。
7.我是白領:今天領了薪水,交了房租水電,買了油米泡麪,摸了口袋,感嘆一聲,這個月工資又白領了……
生活語錄
小齊
1.月光族
2.剩男剩女
3.房奴
4.啃老族
5.拜金
6.蝸居
7.卡奴
8.裸婚
9.村官
10.擴招
時代標籤
生活序曲
80後偶像派人物韓寒,今年三十而立了。恍然間,他也已初爲人父,開始承擔一個父親的責任。他一如既往地賽車,掙錢,養家!
80後中最富有的姚明,在媒體的邀約下也發表了以“放下”爲主題的新年感言。屏息凝神拜讀之,在看似熱鬧中,帶着一份淡淡的感傷和悵然若失。
曾經視之爲80後激揚青春代表的他們,彷彿一夜間回到了凡間。驀然回首,發現青春的滑落竟是如此的悄然無息。絢爛與璀璨,轉眼如雲煙,我們無能爲力。
原來,青春已不再屬於我們。
我們再也不可以毫無顧慮地去做我們認定的事情,我們再也不可以做只是我們認爲正確的事情,因爲我們有兩鬢斑白的父母,還有一笑能融化所有煩惱的少不更事的兒女。我們有了新的任務:生活,爲了另一種遙遠的理想,哪怕只是爲了生活而生活!
“三十歲太遠”
這種氛圍之下,很容易聯繫到自己。2006年前的北京,其實還很值得回味。那時的北京,還沒有這麼擁擠,高樓雖然也不少,卻沒有如此逼仄;
那時候的地鐵線路雖然不多,但即便是高峯時段,也不會胸貼胸。而那時的我,儘管剛畢業,卻還可以和室友合租着1900元一個月的馬甸附近的兩居,逍遙地過着繁華都市的單身生活。那一年的年底,辛苦了一年的我對着工資存摺,一遍又一遍地數着上面的數字,然後傻傻地笑着:五位數了!
那個時候的姚明,正在咬牙忍受一切折磨只爲站在世界籃球的最高端,那個時候的韓寒或許正帶着不同的女朋友參加不同的賽段,只爲了一個“酷”字的評價,那個時候的80後還正做着和他們內容不一樣,但同樣青春和熱血的夢。他們會一邊故作驚訝地叫道“呀!我都26歲了!”然後一邊又在心裏不屑一顧:切,三十歲?還遠着呢!看吧,三十歲的時候,我一定會小有成就。
移居通州
一晃,五年過去了。我三十了。我也從繁華的北三環,搬到了偏遠的東南一隅——通州,而此後的事實證明,這也是我惟一的小成就,我成爲移居通州的“先驅者”之一,以致在接待一些新來通州的朋友時,我總是會很炫耀地說,當年我來的時候這個還沒建起來,那個地方還是一片荒地呢。
這個概念上“15分鐘到國貿”的地區,只有天天運行的八通線和公交車,才間或提醒我,我依然生活在北京。而即便是這裏,現在的房屋租金也超過了1900元。每到年底,我依然習慣性地看着工資卡,依然一遍又一遍地數着存摺上的數字:依然只有五位數!
沙丁魚生活
五年間,我親眼見證了八通線由四節車廂變成六節車廂,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亟須住房結婚生子的80後,權衡利弊,選擇了在這裏落腳,他們像從“五月花”船上下來的人一樣,先是好奇地打量這裏,最後在這裏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從此,在高峯時段的四惠站變成僅次於復興門的繁忙站點之一。它們有着共同的特點:站在換乘的人羣中,你毫不用勁就能跟着人羣一步步走,此時,你腦海裏只有一個詞——裹挾!對的,裹挾。站在人羣中,你唯一的能做的就是走,毫無思考地走。如果你突然停下來,你會被踩到腳,而此時,你不僅不會獲得歉意和同情,還會招來一片罵聲:怎麼走路的?!
下車。換乘。然後你會被一羣人擠上車,或者你和一羣人將別人擠上車。最後在你要下車的站臺,你像魚兒一樣,找到一個縫隙就往前鑽,以免下不來車,而不下車的人,也會看到這個縫隙,像魚兒一樣,換到後面,以免被人擠下車。協調而有韻律,像流水線一樣。
上班。下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每個人都像被擄去做罐頭的沙丁魚,面無表情,在要下車的時候動彈一下。每天在這個時候,我總是在想,不知道有沒有人想起他們當年的理想,想起那些意氣風發的時光?他們有沒有爲現在的狀況而憂傷?他們有沒有在獨自一人的時候爲這種狀況暗自流淚?
因爲我有過。而且我相信作爲曾經風華正茂的80後,內心深處絕不會就希望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曾經以個性、張揚、銳氣而受到關注的青年一代,不會就這樣被生活所擊倒。
幸福遐想
當地鐵進站,車門打開的一瞬間,看着人羣像水一樣潑灑開來的時候,我自己都笑了:傷感如何,憂傷又如何?在這種洪流中,你自己不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嗎?有時甚至非常俗氣地想,別看一個個面無表情的樣子,說不定人家工資比你高着一大截呢!
想到這裏,勉強勸慰自己,還是趁着剛三十而立的時候,有的是力氣,多擠擠,多掙錢吧。
夫80後者,無他,惟力強爾。也許,人羣中的他們都是這樣想的吧。
(姜寶君:生於八十年代,媒體從業人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