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五十九、胡克敏的一些往事
“五一”節快到了,天氣晴和,氣溫宜人。
李東陽和王瑩出了胡母住的小區,沿着湖邊小路慢慢走着。他們約好今晚一起吃飯,現在時間還早,兩個人都不太餓。
“你說胡克敏上大學之後就再也沒有向媽媽要過一分錢,也沒有再見她一面?”王瑩問李東陽,“那他怎麼對母親有這麼深的怨氣呢?”
“胡克敏瞧不起自己的母親。不過,他很少主動說起這些。”李東陽說,“小時候他在繼父家裏受了很多委屈,長大後他對母親的評價只有一句話,說她活得沒有骨氣。”
“母親做了什麼讓兒子這麼瞧不起的事情?”
“其實也沒有什麼。胡克敏的父親是一名鐵路工人,母親則從農村過來,沒有工作。那天晚上,父親在穿過一個無人看守的道口時,被突然開來的火車撞死。單位和鄰居幫助處理後事,設法讓他母親進了省城的鐵路工程學校當臨時工,以維持生活。他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但是人長得漂亮。現在你看她這麼衰老,還保留着當年的一些風韻,所以當時的一位校長,已經五十多歲了,身體不好,夫人因病去世,看上了她,要續絃娶她爲妻。校長答應幫她成爲正式員工,並照顧胡克敏上學。於是,胡克敏母子倆就這樣進了校長的家。
“校長自己有一子一女,再婚實際上是要找一個貼身保姆。那一段生活應當說在胡克敏成長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寄人籬下的生活,讓他備受創傷。他總往我們家跑,在我家裏待的時間特別長。
“校長家的經濟條件其實不錯,可是,對他們母子卻十分刻薄。胡克敏說他平時吃得最多的是炒米飯,但多數時候只是白米飯摻上一點油鹽,連一個雞蛋都捨不得放。只有校長的兩個孩子回家時,才改善一點生活。但是母親不敢對親生兒子有一點照顧,生怕校長怪她偏心。他最喜歡吃炒米飯裏的雞蛋。有一天中午,校長外出不在家,母親在炒米飯裏放了一個雞蛋,正要開飯時,校長兒子回來了。正在給胡克敏盛飯的母親,竟然將盛進兒子碗裏的雞蛋挑回鍋裏,盛進校長兒子的碗裏。胡克敏心裏難受,卻一聲不吭,將米飯嚼也沒有嚼就填進嘴裏,噎得他差一點喘不上氣兒來。他恨母親委曲求全、諂媚奉迎,對親生兒子則十分嚴苛。
“當時他學習不好,而校長的兩個孩子則學習出色。本來,他對兩個大他很多的哥哥姐姐有些崇拜,可是他們卻從骨子裏瞧不起他。有一次放假兩個人說要到體育館去打乒乓球,胡克敏也想去。他們答應了,但是要求他得將他們的屋子收拾乾淨。他照做了,疊了被子,掃了地,然後緊緊跟在他們身後,手裏攥着一箇舊的乒乓球拍。可是,走到公交車站時,兩個人卻忽然想起忘帶球拍了。於是,讓他在車站等着,他們回去拿球拍。他一個人站在車站等了整整一個小時也不見他們回來。跑回家去找,沒有他們的身影,以爲他們又回到車站,他跑回去追,哪有他們的影子?明白他們在耍他,他跑到我們家,撲在我媽媽懷裏痛哭。對此,他事後也很羞愧,從此,我再也沒有聽他提過家裏的事情。”
“真可憐。這樣的經歷對他人生觀的影響一定很大。”王瑩感嘆,“聽說胡克敏的那位哥哥也在醫務界,是一位肝膽方面的專家?”
“是的,此人現任省醫大附院的副院長。他一直想做一點事情,彌補一下過去的錯誤。可是,胡克敏沒有給他機會。而且,胡克敏反而因這位哥哥的成功深受刺激,於是對金錢和權力的野心更加強烈,超過哥哥是胡克敏第一個人生目標。”
李東陽繼續說:“他長期被人忽視,受到不公平對待,覺得只有讓自己強大,纔是唯一的出路。不過在當時,這種想法從某種意義上激勵了他。校長家的學習氛圍對他也有所幫助,所以,從那時開始,他學習十分用功,成績很快就超過了我。而且,從小學五六年級起一直到初中、高中,他都是班裏的尖子。跟他一比,我簡直無地自容。”
“你只是不思進取而已,而他是太過鑽營。”王瑩善解人意地說。
“謝謝理解。”李東陽無奈地笑了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