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陳國琴市民
每天在火車站發傳單8個小時,幫人打電話超過400個,一遍遍解釋訂票流程……他不是火車站工作人員,而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大四學生張平。他在火車站義務幫人電話訂票整整11天,幫助電話訂票4400人,網友親切稱他“訂票哥”。(1月13日中國新聞網)
“訂票哥”武漢也有,近日武昌一家網絡公司就已開展免費爲農民工代購火車票的服務,還專門擴寬了帶寬。眼下鐵路部門雖然提供了多渠道訂票平臺,但是像電話、網絡訂票這樣先進的訂票方式,讓一些上歲數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工們無所適從,這也讓鐵路部門飽受指責。不可否認,鐵路部門的服務工作確實有待完善,但一味指責鐵路部門,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
大學生張平和其他一些志願者們,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行爲,讓不少迫切回家的人們順利購買到了火車票,愉快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這一愛心與善舉,溫暖的不僅是買到票的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同時也爲我們提供了一種值得學習的助人方式,原來緩解春運難,除了政府部門的大舉措,也需要每一個人的“舉手之勞”。
對於那些只能在瑟瑟寒風裏排隊買票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工或者身有殘疾的人們,張平的善舉無疑就是“雪中送炭”。如果各地政府部門能組織更多人蔘與到志願者活動當中來,爲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送上細微的關懷,這不僅能溫暖大家回家的路,更能有效的弘揚社會公德、激勵公衆善心、助推社會和諧與文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