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CPI是Consumer Price Index(消費者價格指數)的英文簡稱,我國通常稱之爲“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通過度量一組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來反映居民購買並用於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情況。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CPI直接反映物價漲跌對居民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醫等各方面的影響程度,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應該如何正確地認識和解讀CPI?
首先,CPI不包含投資品和隱性收費。CPI反映的是居民購買並用於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反映的是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的價格變化情況,不包括房價和農業生產資料。另外,CPI中也不包括亂收費和一些沒有明碼標價的隱性收費項目。
其次,CPI不是絕對價格。CPI反映的是當前的物價水平相對於過去某個時期上漲(或下降)的幅度,而不是絕對價格的高低,CPI漲幅高並不意味絕對價格高,反之亦然。例如,成都豬肉價格由5元/公斤漲至9元/公斤,漲幅爲80%;而上海豬肉價格由7元/公斤漲至10元/公斤,漲幅是42.9%,雖然成都豬肉價格漲幅遠高於上海,但絕對價格卻是低於上海的。
第三,CPI是一個平均數。在使用CPI時,既要看價格總水平的變化,也要看其內部不同類別價格的變動。總水平的上漲並不意味着所有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的全面上漲,反之亦然。例如,2011年CPI快速上漲,主要是由食品類價格大幅上漲造成的,其他類別價格變動不是很大,水、電價格相對穩定。而食品類的上漲主要是由糧食、油脂、肉類價格上漲所致。因此2011年CPI上漲具有鮮明的結構性特徵。
第四,CPI並不是越低越好。因爲商品、服務價格不斷走低將使企業效益下降,從而造成就業機會減少、居民收入下降、市場消費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整個國民經濟體系將陷入一種互相牽制的非良性循環中。
爲什麼CPI的漲跌有時會與人們的感受不同?
應該說,這主要是因爲存在着個體與總體、部分與全部的差異,以及存在着個人承受能力、對比時間、地區之間與即時和滯後等方面的差異。
個體與總體、部分與全部的差異。CPI是一個綜合統計指標,並且是一個平均數。從CPI涵蓋的人羣看,包括全社會所有人羣,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對反映總體的統計指標的感受就會存在差別。而且,CPI的統計是涵蓋了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如果人們根據對某一個或某一部分商品價格變化的感受,與根據全部商品價格平均計算出來的漲跌幅度相比較,必然會產生較大差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