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臨戰狀態
到了1942年,他們已經造出了全美第一個可以達到4馬赫速度的連續運行的超音速風洞,也是後來帕克特爲阿伯丁試驗場的彈道研究實驗室所設計建造的大型風洞的模型,後者口徑爲15×20英寸,需要1.3萬馬力的能量帶動,是美國的第一個大型超音速風洞。或許是因爲從事了這項工作,錢學森在《航空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爲《風洞的收縮圓錐設計》的論文。收縮圓錐形如漏斗,當風從裏面穿過時,逐漸縮小的口徑會增加風的速度。1942年,錢學森發現,如果圓錐某些部位的曲度過大,便會產生邊界層流。如果出口一端風速過高,則風洞則面臨壓縮震波的危險。在論文中,錢學森給出了一個公式,可以讓氣流速度低於亞音速風洞中的音速。他在麻省理工學院風洞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此時終於得到了解決!
1941年12月7日,錢學森被隔離於高級別軍事項目之外的狀況突然中止。在這一天,來自夏威夷的消息令全美震驚。日本於該日凌晨突襲珍珠港,幾乎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依仗技術之利,敵人已經兵臨城下,美國再不能靠着大洋的天然屏障而置身事外。美國人立刻作出了反應。洛杉磯嚴陣以待可能到來的下一次襲擊,本地飛機公司則將重要資產轉移到內陸,好萊塢的佈景師把飛機裝配廠僞裝成草坪和城市街道。許多美籍日裔和日本移民儘管身爲守法的美國公民,但也被送進了集中營。在這種全國緊急戰備的氛圍下,美國不能再容忍浪費中國科學家的智慧成果了。早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1941年8月,美國司法部就已經將錢學森的移民身份從學生改爲訪問科學家,從而令其可以繼續自己的研究。到1942年,馮·卡門深信錢學森對美國政府的價值,因此親自安排幫助錢學森獲得加州理工學院軍事項目的保密許可證。“我從來都沒有對錢學森忠於美國這件事產生過一丁點兒的懷疑。”馮·卡門寫道。
顯然,美國政府也這麼認爲。在例行公事的檢查之後,錢學森的保密許可證在12月1日,由美國陸軍元帥辦公室負責內部安全事務的負責人巴特爾上校正式簽署通過。現在錢學森可以參與所有涉及陸軍、海軍、陸軍航空部、國防部和科學研究發展辦公室的機密合同的工作,接觸到他此前不被獲准接觸的高級別保密內容。1942年,錢學森再度加入馬利納的火箭研究,他們的合作催生了美國第一批軍事導彈。
20世紀40年代中期,無疑是錢學森一生中最愉快、最成績斐然的幾年。他剛三十出頭,創造力正值頂峯。在當了4年助教後,錢學森得到了在加州理工學院擔任航空助理教授的聘書,1943年秋天,他欣然走馬上任。儘管錢學森與中國政府此前簽有在美國只多呆一年的協議,但此時的中國正依賴美方援助對抗日軍侵略,因此並未將此事予以深究。在加州理工學院,錢學森將自己的時間平分爲兩部分,一半用於教學,另一半則投入到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的研究上去。正如年輕時代在亞琛大學擔任教授的馮·卡門一樣,錢學森也要學會在戰爭時期周旋於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這三者之間。
在校園中,隨處可見戰爭所帶來的變化。根據海軍的“V-12人才培養計劃”,加州理工學院的本科生人數增加了一倍,造成宿舍嚴重緊張。每天早晨,起牀號將整個校園喚醒,學生們按部就班地做早操、上課、吃飯、接受檢查。動不動就來上一場閱兵或操演,藍色海軍制服或橄欖綠色的陸軍制服基本上成了校服。一位加州理工學院的校友回憶道:“本科4年毫無花樣,沒有一點兒搞怪胡鬧的空間。”
中信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