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編制規劃時舉行11次聽證會和走訪上千市民
●每項市政工程花費多少和來源組成一一標明
●綠化規劃具體到植多少棵樹
□蔡瀛
1
一個多世紀以來,紐約市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金融、交通、藝術及傳媒中心,享有國際大都會、世界之都、不夜城等多項美譽,在傳統“全球城市”中位居首位。
最近三十年來,紐約市已經成功實現城市轉型,從“商業凋敝、公園荒廢、社區破敗、地鐵崩潰、犯罪率極高”轉變爲“公交使用率70%以上、100多歲的地鐵還在24小時不中斷地服務乘客、犯罪率全美大城市最低、人均壽命全美最高”。這些成績是如何取得的呢?從紐約的2007年版城市規劃中或許能得到一些答案。
紐約人步行10分鐘
就可抵一個公園
紐約規劃開篇就旗幟鮮明地提出:“本規劃不取代城市的遏制犯罪、消減貧窮以及教育方面的規劃,而是着重關注土地、水、能源、交通、環境等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建設問題”。
紐約的城市規劃不講“高大全”,而是緊密圍繞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主題,將城市發展的近、遠期需求有機結合,大到着手修訂城市土地分區規劃,小至改裝市屬公立學校的鍋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出的各項規劃安排具體、直觀、明確,有着很強的指導性和現實意義。
如在住宅建設方面,規劃提出爲至少100萬在紐約工作和生活的人提供經濟上可承受、環境上節能低碳的住區和住宅。
在開敞空間營造方面,規劃提出讓所有紐約人步行10分鐘就可以到達一個公園。
在棕地治理上,將紐約市所有被污染的地塊重新清理乾淨。所謂棕地,是指存在一定程度污染或環境問題被廢棄的土地,以工業用地居多。
在廢物處理上,規劃提出對紐約市75%的固體廢物進行回收再利用而不是直接填埋等等。
對於綠化,紐約提出了具體到“棵”的目標:通過每條街道兩側“100%種植”,建設森林公園,在私人住宅、機構和空地種樹,實現“再增100萬棵樹”的目標,以切實改善空氣質量。
2
每項規劃投多少錢
和錢的來源寫得清清楚楚
紐約的2007年版城市規劃共有127條具體舉措,這個規劃對於每一條舉措將如何運作以及帶來的影響都闡述得清清楚楚,無論是建設行動、政策措施,還是立法程序、行政手段等,都可以進行考量。
比如爲治理交通問題,規劃詳盡地提出了試行“交通擁堵費”的措施,首先評估了倫敦、新加坡、哥本哈根等城市的成功經驗,然後提出紐約試行“交通擁堵費”的區域以及收費標準、支付辦法和支付程序等,最後估算出該措施將使堵車率降低6.3%,交通速度提高7.2%,並將產生的4億美元收入用來改善公共交通的質量。
規劃還詳盡規定了規劃實施的主體和保障措施,對於規劃中的127項措施的實施主體,都一一落實具體的部門,如市政府、市議會甚至州政府、州議會及公共機構等,還明確提出各個部門的責任、關鍵步驟、節點績效和經費預算等,讓規劃的實施一目瞭然、有條不紊。如“爲每個社區至少修建或升級公共廣場”的規劃,指名交由紐約市交通運輸局完成,並明確指出到2009年開發完成已確定的廣場項目以及確定潛在新廣場的選址,到2015年要建造10到15個廣場,共需要市政府提供1.343億美元。
規劃中清晰的任務分解,讓實施部門易於操作,讓監督部門易於考覈。規劃中,對於每個項目,都標明資金的來源,如哪些是由政府投入的,哪些是由什麼機構投入的,清清楚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從政府到私營部門,從非盈利公共組織到普通市民對於城市發展的共同參與,這就使規劃成爲一個真正的公共政策。
3
制定規劃時走訪千餘名市民
和舉行11次聽證會
紐約規劃編制過程的突出特點是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各階層的意見。據統計,規劃編制期間,編制組共走訪了千餘名市民、社區領袖和團體倡導者,會見了100多組社區團體,舉行了11次聽證會議。
通過密集的諮詢會、聽證會、訪談、問卷調查、媒體討論、社區講座等公衆參與,形成社會共識。這個共識並不單指政府與市民間的共識,更包括了社會團體、專業組織、企業界等各個層面間的共識。這樣,城市規劃不僅體現了多元主體利益的訴求,也避免“閉門造車”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實施起來自然也容易得到全民支持。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建設廳副廳長)
蔡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