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江德斌
北京工行、建行等銀行停止辦理存摺業務引關注,多數銀行重申存摺業務暫時未改變。業內人士稱“以卡代折”符合歷史發展趨勢,但銀行是想通過發展卡業務增加收入。(2月6日《廣州日報》)
銀行鼓勵發展卡業務,消極對待存摺的態度可以理解,畢竟商業銀行的主要任務是賺取利潤,給股東帶來可觀的投資回報。哪一項業務能帶來更多的利潤,就會贏得青睞。但是,在“卡時代”到來之際,就一定要拋棄掉存摺嗎?
雖然不斷有銀行表示“存摺將退出歷史舞臺”,實行無紙化辦公,但這並不會在短期內實現。目前國內銀行客戶羣數量龐大,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有。年輕人接受新事物較快,喜歡銀行卡的方便和快捷,對其信任度也高。但老人和部分對電子產品有恐懼心理的客戶,對銀行卡、櫃員機、刷卡機、網絡銀行等使用不夠熟練,對虛擬數字不信任,反倒是更相信存摺上的數據,所以很難讓他們放棄存摺轉用銀行卡。
目前銀行紛紛投入巨資搭建信息系統,開通網站,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業務,就是看好未來電子貨幣化趨勢。但是,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隱患,在網絡安全化問題頻發的情況下,銀行網絡系統被黑客攻擊、客戶資料遭到泄露、銀行卡欺詐事件等時有發生,銀行不能完全依賴信息化產品,需要採取更爲穩健的策略。
因此,迎接“卡時代”的到來,雖然看上去很時尚,但還不夠完美,不能就此拋棄存摺。需要留下緩衝的時間和空間,讓銀行與客戶在此期間共同攜手,逐步讓存摺自然退出歷史,而不是人爲加速。同時,銀行也不能過度追逐利潤而忽視客戶的感受。在市場競爭下,滿足客戶需求、公平對待客戶纔是銀行立足之本。
| ||